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伤感美文 > 文章正文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时间: 2023-03-28 09:00: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人间失格》——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多少,不足百页,但是我前后却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它读完。不是因为多么晦涩难懂,相反,全篇只是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但是却通过主人公的讲述,把最深的人性,赤裸裸的揭露给你看,让你一目了然。以至于每读一些,就会感觉自己正在被聚光灯照射,被人无情的解剖。

因为里面的主人公叶藏,总感觉与自己有些相似之处。我想只要你不再是一个蒙昧无知的孩子,那你多多少少会从叶藏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或者说,你会惊恐地发现,围绕在叶藏身边的人,其实也是你身边的人。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我不想做出描述,因为我认为《人间失格》写的好的地方不在于情节,而是文中那一句句对人性的鞭笞,让你在无形之中感到一种压抑。也许你会从书中的一点点叙述,大概猜到后面的情节,但是你永远不会知道叶藏接下来会有怎样对人性通彻的洞见。

可能你会庆幸,自己没有成为叶藏,没落得个他那样悲惨的下场。但同时,你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叶藏口中所说的“世人”中的一个。又或者说,其实叶藏也是和那些人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他把自己想说的记述了下来,而其他人,则是选择将那些看穿烂在自己肚子里罢了。

因为在这样的世界,如果你把人性看的太过透彻,在别人眼中,你就是一个异类。虽然“别人”可能也早就看透,不过为了与其他人保持着某种奇妙的关系,选择了沉默。叶藏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与世俗妥协,在世人面前戴上面具,伪装糊涂。因为对他来说,这是生存的唯一方式。

是的,就像开篇第一句话那样“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对叶藏来说,这样的伪装,就是可耻的,但又不得不这样做。

和我们多像。当一个个人被世俗磨去棱角,人们不仅不感到羞耻,反而冠以这种行为为:变得更加成熟。并且可以理直气壮地把这当做一个标准,一个成为“人”的标准。

也许最令人无奈的,就是我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很多事情那样做不对,却又无力改变。也许是真的累了,也许真的对这个世界失望透顶,最后叶藏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巧合的是,《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也步了他亲手创作的人物的后尘。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所谓的世人,是你,也是我。

人间失格佳句赏析

1. 人间失格佳句
人间失格佳句 1.太宰治有哪些名句
《人间失格》(1948) 比起受骗的人,骗子要痛苦几十倍。

因为他要掉进地狱。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我问神,不抵抗也是一种罪过么? 人类总是不了解彼此,尽管完全看错对方,却仍以为自己是对方独一无二的挚友,终生未能察觉。待对方死后,还上门吊唁涕零,不是么? 世间。

我开始隐隐约约明白了世间的真相,它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争斗,而且是即时即地的斗争。人需要在那种争斗中当场取胜。

人是绝不可能服从他人的。即使是当奴隶,也会以奴隶的方式进行卑屈的反击。

所以,人除了当场一决胜负之外,不可能有别的生存方式。虽然人们提倡大义名分,但努力的目标毕竟是属于个人的。

超越了个人之后依旧还是个人。世间的不可思议其实也就是个人的不可思议。

所谓世间,不就是你吗? 如今我已不再是罪人,而是狂人。不,我绝对没有发狂。

哪怕是一瞬间,我不曾疯狂过。但是,被关进这所医院的人全是狂人,而逍遥在外的全都是正常人。

《樱桃》(1948) 老子比孩子重要。 《家庭的幸福》(1948) 家庭的幸福,是诸恶之本。

《如是我闻》(1948) 攻击他人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攻击的是那些人的神。

《斜阳》(1947) 人都是一样的。 这是一句多么卑屈的话呀!这是一句既瞧不起别人也瞧不起自己,毫无自尊心、使人放弃一切努力的话。

马克思主义主张劳动者的优越地位,它并没说人都是一样的之类的话。民主主义主张个人的尊严,它也没说人都是一样的之类的话。

只有妓馆揽客的才说那样的话: “嘿嘿,装什么清高,人不都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要说是一样的呢?为什么不敢说是优越的呢?就是奴隶根性作祟。 我伪装早熟,人们就传说我早熟。

我伪装懒汉,人们就传说我是懒汉。我伪装写不出小说,人们就传说我不会写小说。

我伪装说谎,人们就传说我说谎。我伪装有钱,人们就传说我有钱。

我伪装冷淡,人们就传说我冷淡。然而正当我当真痛苦得禁不住发出呻吟时,人们却传说我是伪装成痛苦的。

幸福感这种东西会沉到悲哀的河底,隐隐发光,仿佛砂金一般。 我们是为了爱与革命诞生到这世界上来的。

《维庸之妻》(1947) 管他是不是人面兽心?只要我们活着就行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忧无虑的日子能有一天,不,能有半天,那就算是幸福的人了。

《潘多拉之盒》(1945) 爱,是存在于世间的。一定,存在着。

没有被发现的这是爱的表现和形式。 人类只有依靠这种纯粹的献身才能真正不朽。

《御伽草纸》(1945) 人,是一种宿命。 《津轻》(1944) 不要绝望,在此告辞。

《奔跑吧!梅勒斯》(1940) 怀疑他人之心是最可耻的恶行。 是等待的人更痛苦呢,还是让人等待的人更痛苦呢。

无论怎样,我已无需等待了,这才是最痛苦的事。 既然活在这世上,便怎么也免不了要向谁卑躬屈膝,继而一步一步,压榨他人辛苦攀爬,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2.求人间失格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内容简介: 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透过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可以说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思想表达出来,并藉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为他自己划下最后的句点。

因此,《人间失格》算是太宰治半自传性作品。 1. 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 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

2.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 3.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4. 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 5. 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

6. 没有人在遭受别人责难与训斥时,还能愉快起来,但我却从人们生气的怒容中看到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时他们都将这些本性隐藏着,可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像那些在草原上温文尔雅的牛,忽然甩动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

7. 这世上每个人的说话方式都如此拐弯抹角、闪烁其词,如此不负责任、如此微妙复杂。他们总是徒劳无功地严加防范,无时无刻不费尽心机,这让我困惑不解,最终只得随波逐流,用搞笑的办法蒙混过关,抑或默默颔首,任凭对方行事,即采取败北者的消极态度。

8. 对同类的极度恐惧,反而更加期盼能够亲眼见识令人可畏的妖怪,越是神经质,越是胆怯的人,越是期盼着强犷风暴的到来。
3.求《人间失格》200字左右的概括内容外加读后感
我看完人间失格不久,被三张照片吸引,被他的柔弱感吸引。所以看下去,结尾让我黯然。看过之后挺触动内心的,才知道一个人竟然可以这样活,或者是说可以活成这样。

这是我在网上搜的:

终于在复习化学的间隙中读完这本《人间失格》。

薄薄的一本书,收了太宰治的5篇中短篇小说(还有《鱼服记》《小丑之花》《逆行》《阴火》),我却花了不少时间读,甚至难得地没边听音乐边看,因为这部小说是需要静下心才能看完(也很难想象边听rock边看《人间失格》吧?囧)

具体读后感写不出,对于这本书,相当可怕(别问我为何总在新年做些超不符合的事= =)

可怕的原因在于:

我发觉我了解作者为什么自杀。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我也是这样的人啊!

这样疯狂的绝望颓废的悲哀感同身受。

先摘录些我非常有感触的句子(浓缩了,不想打那么多,偷懒= =):

虽从小被夸作幸运儿,但自身却充满地狱般的想法,尔后发现那些老认为我幸运的人,反而因为什么都不懂,生活得远比我安乐。这是因为想太多的烦恼,常人无法理解,不,其实自己也无法理解自己

我几乎不和人说话因为不知该说什么好!这是我经常的状况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无法明白我的家人,他们是何等痛苦,又为思考着什么事情而活着,心中完全找不到头绪,只觉恐惧,无法忍耐这尴尬的情况 简直是我的写照

曾几何时自己变成了一句真话都不说的小孩 就是这样的我

受人尊敬这个观念也让自己相当恐惧。所以我才故意抛弃好学生、乖学生的称号,完全不是因为想耍酷,而是无法承担这种称号,因为没资格吗,自卑吗,或者不是,因为那是我不想要的。因为成绩还好,所以上课睡觉也不会被老师责骂,不完成作业等等,这也是我想要的吗,都不是。

对我来说,那些互相欺骗着,却能用清明爽朗、舒畅痛快的态度活在世上的人,实在令我无法理解。我只是讨厌自己也快变成这样的人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世间不过是大众的口头禅,世间多奇妙,世间是如何看待事物,世间是绝对不允许等等。这些不过人们不愿用自己当第一人称罢了,他们不过是想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一个虚拟的名头上,让自己的话变得有力度,有说服力而已。 选自他人的书评,很有道理,这就是大众的本质。每个人都只能是独立的,说到底还是自私,这是人的本性,不幸的是,人却要靠它生存至今

罪与罚是反语 仔细揣摩一下,会发现其中妙处

现在的自己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 一词概之“麻木”是也!不过我的态度可是

“明日无き幸福,呼笑亡き明”呀,还是积极多呀(笑)

不过最印象深刻的是结尾,作者借酒馆老板娘的口说出的“不行!人变成那样就已经不行了。”写出这句话时,作者早已生出自杀的念头了吧,能把自己剖析的这么透彻淋漓还真需要勇气,不过既然是人生最后一部作品,也再不需在乎什么吧!想来太宰治这人从十九岁开始就数度自杀,读这样的人的书还真危险啊,不过我虽着迷于自杀,却从不想亲自尝试,因为这会破坏自杀的美感呀!

还有无意中说的:“是那个人的父亲不好。”我想作者多少也有埋怨家人的想法。不管承认与否,成长环境对一个人影响很大很大,这也是所谓的世间的不公平吧。

看过作者幼年的照片,一家人之中笑得特别灿烂,却是因为出自这样扭曲的心态,不可谓不悲惨。

(很杂乱的说,自己找些灵感整理一下吧。希望会对你有帮助,给分给分。)

所谓的世间,不就是你吗? 请问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所谓的世人对我的看法,只不是就是你对我的看法而已。“

这句话出自太宰治写的《人间失格》,字面意思上很容易理解为男女朋友之间的情话,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结合这篇文章的上下文,很清楚的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在讽刺一些人把自己的想法当做世间所有人的看法。

扩展资料:

人间失格(太宰治创作中篇小说)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

《人间失格》以“我”看到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开头,中间是叶藏的三篇手记,而三篇手记与照片对应,分别介绍了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述了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道路的。

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该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所谓的世人对我的看法,只不是就是你对我的看法而已。“

人间失格|经典语录 |仅一夜之隔,我心竟判若两人

1.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2.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痛来袭

3.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

4.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

5.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 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

6.唯有尽力自持,方不致癫狂

7. 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

一切都会过去的。

在所谓“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

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这一句话。

一切都会过去的。

8. 因为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

9. 对讨厌的事说不出讨厌,对喜欢的事也总是偷偷摸摸

10. “ 我觉得我的身体是死的,别人对我说笑话我也会笑,但是不会开心,就像是身体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一样。那感觉让我觉得我不存在。所以我想杀了自己。”

11.愈是敏感、愈是胆怯,愈会企盼暴风雨降临得更加猛烈。

12.当然,我也吃很多东西,但我不曾记得,有哪一次是因为饥饿才吃的

13.对人类,我始终心怀恐惧,战战兢兢,而同为人类的一员,我对于自己的言行举动更是毫无自信,只能独自将懊伤偷偷锁进心中一隅,抑郁、神经质,统统深藏起来,同时装出一副天真无邪的乐天模样,逐渐将自己改造成一个装疯卖傻的怪人

14.我究竟能否称得上是个幸福的人呢?自幼时起,就常有人说我幸福,我却总觉得自己有如身陷炼狱,那些说我幸福的人在我看来反而比我幸福许多。

15. 所谓“世人”,到底是什么?是人的复数吗?世人的实体究竟在哪里?一直以来,我茫然不知,只觉得世人应是强大、严厉又可怕的东西。但经崛木一说,“所谓的世人,不就是你吗?”这句话我呼之欲出,终归还是怕惹恼崛木,欲言又止。

16. 我曾经无数次祈祷自己被人杀死,却从未有动过要杀人的念头。那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做只会给他们幸福

17. 人绝不会服从他人,即便是奴隶,也会以奴隶的方式展开卑屈的反噬。

18. 我知道自己有些偏执,但我仍然觉得诉苦终究是徒劳。既然如此,还不如默默承受的好。除了继续装滑稽做戏,我别无选择。

19. 天使从空中飞过,听从神的旨意隐去双翅,像乘着降落伞一般飘落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20. 那因烧酒生出的阴郁醉意让我的心情越发紧绷,我竭力克制,几乎是自言自语般说道:“不过,唯独被关进牢房这件事不算有罪。若知道了罪的反义词,也许就能抓到罪的实体了……神、救赎、爱、光明……可是,神的反义词是撒旦,救赎的反义词是苦恼,爱的反义词是恨,光明的反义词是黑暗,善的反义词是恶。罪与祈祷,罪与忏悔,罪与坦白,罪与……啊,这些都是近义词,罪的反义词到底是什么?

21. 人们相互欺骗,却又不可思议地不会受到丝毫伤害,就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对方似的,这种毫不遮掩、大大方方、堂而皇之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世间无处不在。

22.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但真正该抱歉,是这个人间,未曾让你为人而欢,真的抱歉

23. 世上所有人的说法,总是显得转弯抹角,含糊不清,其中有一种试图逃避责任似的微妙性和复杂性。对于他们那种近乎于徒劳无益的防范心理和无数的小小计谋,我总是感到困惑不已,最后只得听之任之,随他而去。

24. 人类啊,明明完全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将彼此看作唯一的挚友,一生无法察觉对方的真性情,待对方驾鹤西归,还要为他哭泣着念诵悼词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有人读这样的圣经时,口气就像一个年老的审判者,严肃而得意。仿佛他不是世人,其他人都是世人。

世人,世人是谁呢?艺大师说得很简单很干脆,在这世上活着的人,都是世人。我们高谈阔论的时候,常常用手一指,就把自己和世人之间划出了一条界线,于是,世人都是这样:

自私,俗气,虚荣,贪婪,爱比较,夸张,浪费,好胜,攀比,无节制…

无疑的,我们这些动不动就说“世人”世人”的,就成了那个与世人不同的有资格来品评世人的人,无形中我们逃避了“世人”最不好的那些概念,仿佛我们可以置身事外,不受“世人”那十宗罪!”的控诉。

《人间失格》里,这一句话,如一重锤,敲中了我们发昏的脑袋:

“所谓的世人,不就是你吗?”

它的原意也许不是我所领会的意思,但是我们单独看这句话时,我愿意理解为:我们都是世人,天下乌鸦,一样一样黑。

在教会生活这么多年,世人,这词还是有固定的概念的。我们通常认为“世人”其实就是不信主的人。他们硬着颈项,不肯承认神的存在,这也不信那也不信,就信眼前有钱能买到什么,就信权力至上,就信官大一级压死人,就信一切用眼睛看得见的东西。

神是看不见的。灵魂的事也是靠体验和深度感觉的,这个浮躁的社会,这群骄纵的世人,他们没有耐心来想这些。

是的,这样子说“世人”的概念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不是“世人”,并且很自然而然地跟世人之间有了一道“分别为圣”的界线………事实上,在真正的世人的眼里,我们这种自以为是的人,还不如“世人”呢!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没想到,你还不如这“世人”,可怜啊。

昨晚陪一合作多年的同行喝酒,他还顺带了他的一个朋友,我们也顺便叫了刚从老家那边过来我弟打包场的发小——牛贩子,于是,四男一女五人围了个桌子涮起了肥牛,席间,男人们的话越说越过份,我听着这群“世人”的谈话,只是笑而不语。时不时我会插一句,他们终于开始注意我。

最后,那个同行阿吉终于靠近我问我一句:“阿姐啊,听国强说你是专门读圣经的,你说,真的有神这回事吗?”

“你觉得没有吗?”我问。
“我觉得不可思议,居然有那么多人信!”他说。
“我也觉得不可思议,居然有那么多人不信!”我说。
“阿姐,你说到底有没有神?”他还是追问我。
“你若相信我说的,我就告诉你,你若不相信,我告诉你也没用”。我永远是这么说话的。
他们都笑了,阿吉带过来的朋友说,他朋友的老婆还是溪东堂的牧师……他看到过太多跟他传福音的人,那些人一碰见他,就是送书啊邀请去教会啊要为他祷告啊没完没了热情得让人想逃。
他说,阿姐,倒是你,你怎么不会像他们那样?你怎么不说你学的那一套?
我说,因为我不如他们……
他们又笑了……既然有那么多人跟他们传过福音他们都不信,我今天再呱啦呱啦讲许多,无非是让他们更加厌烦。我才不会开口,福音并不廉价……你问我,我当然会回答,但叫我主动说起,我再说一次,我不是他们眼中的那群宗教狂。

这样,我就心安理得地不主动传福音,保罗说“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哈哈,我若是怕有祸我才传福音,我觉得,我传的又是何等的无奈的福音呢?

因此,比起他们眼中那群传福音的人,我简直不像个有信仰的人,在他们看来,我应该还算是另类的“世人”,而他们,却是正宗的世人:对信仰充满好奇,同时又反感又排斥,想知道些什么,却又不想把宗教的束缚放在自己身上……

世人都有这些担心,就算是书生,他会天天读圣经,并且他总是站在一个文学的角度来和我分享神的话,我和他讨论信仰的时候,他还是会有所保留地说,我去找教会看看,如果感觉不太对,希望教会不要强留我……

世人也都是这么固执的。我嘲笑世人的时候,我自己也是这么固执——难道不是吗?因着他们的反感,我几乎很少说信仰的事,这不是顺从他们吗?因着他们恐惧说教的那一套,我就尽量不说教,这不是一种迎合吗?在写文的时候,我太多的笔力都在扯那些世俗的蛋,生怕一触及到信仰别人就对我另眼相看,这两年来,我写了几篇能荣耀神见证主的文章?极少。

所谓的世人,不就是我吗?我甚至还不如一般的世人!因为他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眼中那有“十宗罪”的世人,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神的道,我这个深谙神之真道的人,却故意装作不知,是不是更加“世人”更加不堪呢?

在同学群里,我发现了以神之道要求自己反思的另外“十宗罪”,我的天,对照后,十条罪状我简直条条有份……可怕之极!

“基督徒不冷不热的十大征兆,我们都来对照看看吧,看哪一项是说你的⋯

我很佩服那提出这“十宗罪”的人,不知道他是否有几条可以对上号?我就是担心,我们高高在上总结出这些高标配的时候,我们自己,都配置好了吗?

我也是,我能操心好自己的信仰生活就很不错了,为什么还担心别人呢?为什么总是能大言不惭地将自己置于一个更高的地位?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不就是……我吗?
文章标题: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hangganmeiwen/166916.html
文章标签:你吗  世人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