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仅从礼法和规格角度说,曹操的谥号“太祖武皇帝”是不是比刘邦、朱元璋的谥号“太祖高皇帝”含金量更高

时间: 2023-10-18 11:01: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2次

仅从礼法和规格角度说,曹操的谥号“太祖武皇帝”是不是比刘邦、朱元璋的谥号“太祖高皇帝”含金量更高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君谥号含义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现在得到广泛认同。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往往直呼其名,他们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这究竟是排行还是出生年份,现在也众说纷纭,我们还是不要去管他。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三国的文艺里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叫做献帝,那是胡说八道,难道献帝未卜先知,早就知道他会把皇位献出来?
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庙号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庙号就是祖啊宗啊的称呼,一般祖的档次比祖更高些。起初,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例如两汉,刘邦是高祖,刘秀是世祖,别的就没什么庙号了。这个祖,和欧洲尊某皇帝为大帝一样,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行,一般往往都是开国皇帝。但也有滥封的,曹魏时,曹操是太祖武皇帝,曹丕是世祖文皇帝,曹睿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自称烈祖明皇帝,很被后世嘲笑。
一般庙号叫高祖或太祖都是开国皇帝,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叫世祖的往往是完成统一的,如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临,刘秀也是靠自己重新建立一个王朝的,所以也是世祖,朱棣和他们差不多,所以叫成祖,另外玄铧被叫做圣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年号也不是一开始都有的,汉朝初期就没有,后来才开始出现,而且皇帝一般都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一般朴素务实的皇帝年号换得少,爱标新立异的年号换得多,比如唐太宗一直用贞观,玄宗也不大换,而武则天就特别喜欢改年号,一般年号是两个字的,她还用过四个字的。
本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从唐开始就谁都有庙号了,所以人们习惯称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年号,这里面只有明英宗用过两个年号,因为他被瓦剌俘虏去,代宗即位,他被放回来后成了太上皇,在代宗病重时他发动政变重新做了皇帝,所以有两个年号。另外同治原来的年号叫琪祥,是肃顺他们拟的,不久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年号改作同治,原来的年号没叫开,人们都习惯地称同治帝。
有时候,不做皇帝的,死后给尊为皇帝,如曹操、司马懿父子,还有一个是多尔衮,他手握大权,死后被福临尊为成宗义皇帝,但那是权宜之计,不大一个月,福临囚禁了多尔衮的兄弟阿济格等人,然后宣布多尔衮有篡逆之心抄了他的家,成宗义皇帝的称呼自然也没了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一九二六年六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诏”谥“忠悫”,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
恶谥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觉察到,有些帝王大臣不是好人,有一些还很可恨。周厉王在“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他是一个贪婪的君主,“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死在了那里。《召公谏厉王弥谤》是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选进了多种课本。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厉王的专制残暴。
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是他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
始皇倨傲废谥法
秦代皇帝嬴政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西汉又恢复了谥号。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唐代对殁世皇帝简称谥号。明朝皇帝谥号十七字。清朝皇帝谥号为廿一字。字数这么多,当然就无法当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场合用。

曹操的庙号是“魏太祖”,那么曹丕的庙号为什么是“魏世祖”而不是“魏太宗”?

因为曹丕将“太祖”这一庙号用在了曹操身上,所以自己只能使用“高祖”这一庙号了。

根据史料记载,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至于自己的父亲,司马炎在建立西晋后,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由此,对于司马炎这位开国皇帝,因为西晋的江山离不开司马懿、司马昭的努力,所以将高祖、太祖的庙号用在了他们身上,而自己只使用了“世祖”这一庙号。

扩展资料:

称号的由来: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丕是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对于曹丕来说,作为开国皇帝,其庙号却是“高祖”。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刘邦、赵匡胤、朱元璋、努尔哈赤等开国皇帝,则使用“太祖”这一庙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虽然始于商朝时期,不过,真正地在皇帝中推行开来,则始于西汉时期。对于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来说,庙号是“太祖”。不过,因为其谥号为高皇帝。

所以又被称为汉高祖。自刘邦之后,不少开国皇帝都使用“太祖”这一庙号,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皇帝。虽然曹操生前仅仅是魏王,不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但是,对于曹魏的基业,却是曹操一手打下来了。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曹操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张绣等众多诸侯,一统北方中原地区。正是在曹操的基础上,曹丕才能于公元220年迫使汉献帝刘协让位,进而建立曹魏这一国家。显而易见的是,曹操之于魏国,正如同刘邦之于西汉,所以他们都使用了“太祖”这一庙号。

在曹丕之后,就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来说,也没有使用“太祖”这一庙号,而是使用了“世祖”的庙号。对于司马炎来说,和曹丕一样将太祖的庙号追封给了别人。根据史料记载,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至于自己的父亲,司马炎在建立西晋后。

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由此,对于司马炎这位开国皇帝,因为西晋的江山离不开司马懿、司马昭的努力,所以将高祖、太祖的庙号用在了他们身上,而自己只使用了“世祖”这一庙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丕

原因:

1、可使用“祖”的条件:

(1)开国皇帝;

(2)开国皇帝的祖先;

(3)完成从局部到全国政权转变的皇帝;

(4)盛世明君。

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曹丕为开国皇帝,所以曹操曹丕都具备称号“祖”的条件。

2、因为曹操曹丕都称“祖”,故不能重复。曹操在前,肯定称“太祖”,曹丕也就用了最常见的“世”。再说,“祖”称号的泛滥,就是从曹魏开始的。

扩展资料

历史渊源

庙号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当时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祖甲)、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说祖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些是最早出现的庙号。

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

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因此废除谥法与庙法。故周朝到秦朝时期,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

西汉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开国立朝功最高,故特起名焉,齐高帝萧道成,秦高帝苻登亦然)。

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庙号

“世祖”:中国皇帝的庙号之一。古朝鲜、古越南等亚洲国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也有国王采用了庙号“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他们虽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
1,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的帝王庙号里,都有“世祖”这一称谓。

2.中国帝王的庙号绝非随便给予的,而是受商、周以来昭穆制度的至深影响,有着严格规范。
3.①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他们虽然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比如“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身为汉室后裔,从王莽篡汉后的天下大乱中重建汉室江山,所以得享庙号“汉世祖”。
②一些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也被给予“世祖”的庙号。
相应地,该朝代的奠基者一般被尊以“太祖”的庙号,比如“曹魏世祖(高祖)曹丕正式废汉自立,建立魏朝,追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西晋世祖司马炎(追封“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为太祖)、北魏世祖太武帝(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纷乱)、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灭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取代明朝)等,都是此类例子。
4.至于南朝宋孝武帝、南齐武帝、北齐武成帝等,属于王朝体系内部的尊号,与朝代更迭无关。
1.可使用“祖”的条件:
(1)开国皇帝
(2)开国皇帝的祖先
(3)完成从局部到全国政权转变的皇帝
(4)盛世明君
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
曹丕为开国皇帝,所以曹操曹丕都具备称号“祖”的条件。

2.因为曹操曹丕都称“祖”,故不能重复。曹操在前,肯定称“太祖”,曹丕也就用了最常见的“世”。

再说,“祖”称号的泛滥,就是从曹魏开始的。
其实…………呃,个人意见哈…………其实对于曹丕的庙号,是有一些争议的。《三国志》中说他的庙号是高祖,可是《资治通鉴》里又说他的庙号是世祖,两部均为良史。三国志在前,应该可信一些。至于为什么又有世祖,可能是因为后来又有了北魏,也有魏高祖,为避免混淆……但通鉴中一些地方也用了高祖。结论就是:曹丕庙号是高祖,但不知道什么原因通鉴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世祖一说。因为通鉴影响力较大,所以后来就传成了世祖…………嗯,OK,我说完了…………至于太祖后为太宗……汉朝时还没这种习惯……汉朝对庙号的规矩还是比较凌乱的……

谥号有等级吧,那具体是怎么分的啊?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的,如周平王(平)、秦穆公(穆);也有用两个字的,如魏安王(安)、赵惠文王(惠文)等。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指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三国的文艺里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叫做献帝,那是胡说八道,难道献帝未卜先知,早就知道他会把皇位献出来?

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庙号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庙号就是祖啊宗啊的称呼,一般祖的档次比祖更高些。起初,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例如两汉,刘邦是高祖,刘秀是世祖,别的就没什么庙号了。这个祖,和欧洲尊某皇帝为大帝一样,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行,一般往往都是开国皇帝。但也有滥封的,曹魏时,曹操是太祖武皇帝,曹丕是世祖文皇帝,曹睿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自称烈祖明皇帝,很被后世嘲笑。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370428.html?si=1
文章标题: 仅从礼法和规格角度说,曹操的谥号“太祖武皇帝”是不是比刘邦、朱元璋的谥号“太祖高皇帝”含金量更高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1885.html
文章标签:谥号  太祖  皇帝  礼法  刘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