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我觉得汉文帝是政治上最得刘邦真传的,而刘邦却没发现,觉得最像自己的人是赵王刘如意

时间: 2023-11-26 16:01:2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78次

为什么我觉得汉文帝是政治上最得刘邦真传的,而刘邦却没发现,觉得最像自己的人是赵王刘如意

历史上的汉文帝到底是什么样的?汉文帝真的是一代明君吗?

汉文帝在做皇帝之前一直表现的比较低调,所以并没有受到吕后的迫害。而他也确实是一代明君,在任的时候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还废除了很多酷刑。

第一,汉文帝因为低调而当上了皇帝。

汉文帝在幼年的时候并不受父亲刘邦的宠爱,所以他和母亲都非常的低调。可是他们母子二人也因祸得福,并没有受到吕后的妒忌。

等到刘邦去世以后,吕后开始残害刘氏的宗亲。但是吕后认为汉文帝智商比较低,不会给自己造成任何威胁,所以也就放过了汉文帝。

等到朝中大臣荡平诸吕以后,他们都想找一个看起来不太聪明的人当皇帝。

这样的话,大臣们就比较好掌握新的皇帝。而汉文帝也因为平时表现的比较低调,所以大臣们就把他立为了皇帝。

第二,汉文帝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成为皇帝以后,不仅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朝局,而且在国内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经历过连年战争的国家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正因如此,汉文帝在位的时候汉朝的国力不断的上升,这也为后世汉武帝打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第三,汉文帝废除了很多酷刑。

汉文帝不仅采用了正确的国策,而且还废除了很多酷刑。汉朝初年的时候,由于国家法令还没有编撰完整,所以很多方面都是沿用秦朝沿袭下来的律法。

比如说秦朝的肉刑就非常的残酷,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那就是“缇萦救父”。

缇萦的父亲因为犯了罪而要被带到京城去接受肉刑,也就是砍掉双脚。

缇萦为了拯救父亲,所以就跟随父亲一路到了京城,然后给汉文帝上书请求免除肉刑。汉文帝考虑到缇萦的要求确实非常的合理,所以就免除肉刑改为了仗刑。

总结:汉文帝是一个非常懂得隐忍而且非常低调的人,他在成为皇帝以后废除了很多的苛政,而且采用休养生息的国策,所以汉文帝确实是一个非常英明的皇帝。

历史上的汉文帝当然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在刘邦死后,吕后专权,一众老臣和刘氏子孙是敢怒不敢言,等到吕后死了,都城就发生了政变,吕氏被灭。这时候功臣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拥护毫无背景的刘恒为皇帝。这时候刘恒处于弱势,功臣集团刘恒不敢动,自己的侄子刘襄和兄弟刘长更是惹不起。于是刘恒以静制动,顺着功臣集团的意,遇到实在不想做的事就装糊涂转移话题。最后将功臣集团大部分人熬死,当那些人威胁不大的时候,就开始收拾他们了。
是的,他是一个有战略思想的人,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然后也废除了肉刑,当时的老百姓安居乐业,非常富裕,他采用的是以德服人的方法,然后特别孝顺,他为人宽容平和,衣着朴素,导致唐朝出现了强盛安定的局面。
历史上的汉文帝非常的有才华,在他在位期间创设了许多新的措施和政治理念,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国泰民安;汉文帝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代明君。

汉文帝为什么是最幸运的皇帝 白捡到一个皇位

两千多年的帝制史诞生许许多多的皇帝,若是将这些皇帝放在一起做一个幸运排行榜,汉文帝刘恒大约榜上有名。
汉文帝之母薄姬不受其父汉高祖刘邦的宠爱,地位低下,刘恒非嫡非长,在继位问题上无任何优势。他能继位主要缘于功臣派与皇族派共同诛吕之后,需要立一个新皇帝。而在诛吕过程中毫无作为的刘恒,却在此时被功臣派拥立为帝。
可以说,万众瞩目的帝位,是刘恒平白捡来的。
刘恒既不像汉高祖刘邦南征北战数年,吃尽苦头才得到帝位。刘恒生来是皇子,不必这么苦尽甘来,也没有经历夺储争斗,帝制史上皇子们争夺帝位几乎是常态。刘恒之前就有赵王刘如意和太子刘盈的储君之争,其激烈程度甚至令彪悍的吕后都惊慌,跪地感谢支持刘盈的大臣。
而刘恒,他没有经历任何斗争,他一个庶出不得宠无作为的皇子,就这么轻而易举登上帝位,他是不是非常幸运呢?
那么,为何刘恒如此幸运?
我们还得从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吕后说起。吕后,原名吕雉,她本是吕公的女儿,因父亲见刘邦气度不凡,日后必定大富大贵,便被嫁给了刘邦,当时,吕雉刚刚二十岁,而刘邦则大他十五岁,且早已生下一子。
嫁给刘邦后,吕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而刘邦则依旧整日游手好闲。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刘邦也赶去起事,留下吕雉在家中照顾老人小孩。刘邦当上汉王后,很快便与项羽开战,吕雉一度被项羽抓住当作人质。汉朝建立后,刘邦先是立吕雉之子刘盈为太子,但不久又因宠爱新欢戚夫人而打算改立,不过始终没有成功。
刘邦去世后,吕后把持朝政,她对刘邦的其他妃子、儿子都展开了残忍的报复。为了报丈夫被夺走之仇,吕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将原本貌美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并将她与刘邦所生的儿子如意毒杀。
不只是戚夫人,据《史记》记载: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 而高祖後宫唯独无宠疏远者得无恙。也就是说,凡是得到刘邦宠爱的妃子,都被吕后幽禁在宫中,只有那些不得宠的女子才幸免于难。不必多说,刘邦后宫里这些被幽禁的妃子,最后要么被折磨致死,要么郁郁而终。
在这场浩劫中,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幸免于难,她本是秦末诸侯魏豹的姬妾,后来魏豹被刘邦击败俘虏,她便被送到宫中的织布工坊。一次,刘邦偶然瞧见薄姬,觉得她很有姿色,便将其召入后宫,不过皇帝毕竟日理万机,所以薄姬很少被临幸。汉高祖五年(前202),薄姬为刘邦生下一子刘恒,后来,刘恒被封为代王,驻守在晋阳。
史书记载,吕后对宫中进行清理时,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很少被宠幸成为了此时薄姬的幸运,她得以前往儿子的封地,享受安宁的生活。
刘邦的儿子中,见于史册的一共有八位。其中,次子刘盈是刘邦与吕后所生,刘邦死后他便即位为帝,是为汉惠帝。三子刘如意是刘邦与戚夫人所生,被毒杀,五子刘恢自尽,六子刘友受王后诬陷说他想谋反,于是被吕后幽禁,断绝食物而死,八子刘建死后,被吕后绝后,废除封国。
早在吕后时期,刘恒就表现出他的睿智,吕后曾想封刘恒为赵王,而此前的刘如意,刘恢,刘友均为赵王,若是刘恒也当赵王,估计下场好不了多少,刘恒以为吕后守封地为由拒迁封地拒当赵王,逃过一劫,所以说,成功者也有其必然因素。
在朝中,吕后先是立其子刘盈为帝,自己则实际掌权,刘盈去世后,她又立自己的孙子刘恭为帝,原本,汉惠帝的皇后无子,吕后便将惠帝与宫人的孩子谎称是皇后所生,而将孩子的生母处死。刘恭得知此事后,声称长大后会作乱报复,于是吕雉将他废掉,另立其弟刘义为帝,并将他改名刘弘。
吕后的做法令朝臣们十分不满,于是她死后,刘邦的长孙,齐王刘襄连通陈平、周勃等大臣发起动乱,将吕家势力从朝中清除,并将刘弘废黜,准备改立新帝。经过一番考虑,大臣们选择刘恒作为新君,并拥立他为帝。
代王刘恒在功臣派与皇族派联手灭吕的时候没有一点表现,真正在灭诸吕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是齐王刘襄,那么,为什么功臣派拥立新君时却放弃立大功的皇子,转而支持丝毫没有表现的代王刘恒呢?原因在于,大臣们不喜欢有作为有能力的皇帝,若是皇帝无能,权臣便可把持朝政,像刘襄立了大功,已有威望,肯定不受控制,代王低调,无作为,估计容易操控,故而,功臣们选择无作为的代王。然而刘恒并不是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在他称帝以后打击权臣,巩固皇权。这大约也是周勃等大臣万万没想到的。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运气最好的皇帝吗?为什么这么说?

汉文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运气最好的皇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并不是刘邦的嫡子。而且刘邦活着的时候他并不受重视,可是吕后死了以后,他却意外的被朝中大臣们迎入京城立为了皇帝。

第一,汉文帝在早年的时候并不受重视。

汉文帝的母亲叫做薄姬,她一开始是魏王豹的妻子,可是后来魏王豹兵败被杀,所以薄姬作为一个俘虏成为了刘邦后宫里面的一个洗衣服的宫女。

一个女人从王妃沦为了洗衣宫女,看起来非常的悲惨。可是刘邦身边有两个比较受宠的女人跟薄姬是发小。

她们在议论薄姬的时候,被刘邦听见,刘邦觉得很好奇,所以就宠幸了薄姬。

而薄姬正是由于这一夜的宠幸而怀孕生下了汉文帝刘恒。

第二,汉文帝和母亲因获得福。

由于刘恒和母亲一直不受刘邦喜爱,所以刘邦去世以后,吕后认为他们两个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于是就让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生活。

反观刘邦的其他女人们却由于受到了刘邦的宠爱而被吕后所嫉恨,所以刘邦去世以后,吕后就把她们关在了永巷,不让她们出去。

第三,汉文帝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汉文帝由于不受刘邦的宠爱,所以一直都非常低调。正因如此,朝中的很多大臣以及吕后都认为汉文帝的智商有一些问题。

后来吕后去世,朝中的大臣趁机将吕氏家族的人全部歼灭。这时候大臣们需要推举一个人做皇帝。

虽然朱虚候刘璋的功劳非常大,可是大臣们却认为他太有主意,以后不好控制。而远在带地的刘恒看起来似乎不太聪明。

如果将他立为皇帝的话,大臣们就可以很好的控制他,所以大臣们就将刘恒立为了皇帝。

前言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历史之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皇帝,若是将这些皇帝放在一起做一个幸运排名的话,汉文帝刘恒绝对是榜上有名的。

汉文帝之母薄姬不受其父亲汉高祖刘邦宠爱,地位低下,再加上刘恒非嫡非长,在继位的问题上也是毫无优势可言。他能继位主要就是缘于功臣派和皇族派共同诛吕之后,需要立一个新的皇帝。而在诛吕过程中毫无作为的刘恒,却在此时被众多功臣派拥立为帝。可以说这个万众瞩目的位置,是刘恒白白捡来的。

刘恒不用像高祖刘邦一样南征北战吃尽苦头才可以坐上帝位,再加上他本身就是皇子,幼年和青年时期根本没受过苦,也没有经历过夺储的斗争。纵观整个帝制历史,皇子们争夺皇位几乎就是常态了。刘恒作为一个庶出而不得宠的皇子,算是轻而易举的登上帝位了,这样看来他可以说是非常的幸运了。

那么刘恒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位皇帝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历史上,还有一位比他更幸运的皇帝。如果说刘恒的幸运还可以让人理解的话,接下来这位的运气,可以用逆天来形容了,他就是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的运气程度简直可以用天选之子来形容了,他出生的时候正是王莽当政的时期,在他人生的前20年,他考中了太学生,还娶到了阴丽华这样一个美女,更加传奇的事情是发生在昆阳之战的时候。

当时刘秀在昆阳刚站住脚,王莽就带着四十万大军前来攻打,这个时候的昆阳守军却只有9000人,而且都是武器装备不全的起义军,在刘秀的东西劝说之下,全城皆兵,总算是凑足了两万人马。

这时的刘秀力排众议,让大家死守,自己则是带着十三骑出城搬救兵,最终刘秀也是不负众望,带回来了一万多人的援军。可是就算是这样,三万多人对阵四十万还是毫无胜算,那为什么刘秀会赢得这场战争呢?

据史料记载,决战的这一天天空乌云大作,狂风席卷,天降陨石,奇怪的是陨石只降落在王莽的军队之中,导致王莽军队大乱,四散奔逃,刘秀趁机一举击败王莽。

之后的刘秀又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平定了各地的叛乱,开创了东汉王朝。

所以说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应该是刘秀。

是,他是汉高祖的第4个儿子,他为人宽容,然后政治上特别低调,他在位期间特别朴素,特别低调,兴建了水利工程,导致汉朝处于强盛安定的局面,当时的老百姓都步入了小康社会,他对待匈奴入原这件事情采用的是以德服人。
我觉得是,别人为争皇帝之位争的头破血流,他却轻轻松松地当上了皇帝,他当上皇帝后,吕后就死了,没有人影响他。
是;感谢吕后的不杀之恩,其次感谢吕后替他杀了竞争者,排除妨碍,顺利登上皇位。

汉文帝出身低又没有奢望皇位 汉文帝最后是怎么上位的

汉文帝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其出身可以说相当低下。其母薄姬不过只是魏王豹的小妾,后来被刘邦纳为妾室。在母系方面,由于薄姬淡泊寡欲,父亲刘邦的心思又全在太子刘盈与赵王刘如意身上。所以汉文帝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得到任何提拔和培养。
混一个王爷做就算是不错了,加上母亲薄姬的低调,汉文帝当然没有其他的奢望。可汉文帝没有奢望,时代却把汉文帝推上了帝位。这让汉文帝着实是大吃一惊,甚至汉文帝还因为找不到自己被推举的原因,认为这是一个陷阱,所以不敢继承帝位。
而如果连汉文帝这个登上帝位的主人公,都找不到自己被推举的原因,那汉文帝究竟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也不算是难以理解,首先汉文帝在刘邦的儿子中排行很高,虽然排行老四,可在当时他的三位兄长齐王刘肥,汉惠帝刘盈,赵王刘如意都已经去世,他成了刘邦在世的长子。
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制度。汉文帝上位也是理所当然,其次汉文帝的母系羸弱,或许也是他可以上位的重要原因。毕竟汉朝刚刚经历了吕后专权的历史时期,不想迎来第二位强势的太后。薄姬这个淡泊寡欲的女人成为太后,对于汉朝大臣来说,也算一件好事。
当然如果只是薄姬本人如此,薄姬有很强大的亲属,那汉朝大臣或许也会犹豫,但她没有,没有的话汉朝大臣就可以放心了。这同时也引申出了汉文帝可以上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汉文帝性格上的原因,他足够低调。低调到什么程度?低调到当了皇帝不像皇帝,这还不足够吗?
天子需要有天子的威仪,但汉文帝在这方面,与他的儿子孙子相比,真的是相差很多,他高高在上的感觉很少。所以后世才会有海瑞评价汉文帝有“亲民近民之美,慈恕恭俭之德”,这就可以看出汉文帝这个人的性格特点,节俭并且没有统治者的臭架子。
这对汉朝的大臣陈平周勃等人或许是最大的吸引力,其他刘姓王室继承人都没有汉文帝的低调,有着皇室的臭架子。这似乎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可这些刘姓宗族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是,当时中央的权力不在刘姓手中,而是在陈平周勃这些老臣手中。
他们才不会甩这些刘姓宗室的面子,你们谁最低调,对我们最尊重我们就选谁,能力血统都不是问题,他们在乎的是他们的权力,而不是汉朝的兴亡,这种想法在某些情况下会灭亡一个国家。好在幸运的是,汉文帝是个既低调又有能力的皇帝。
所以老臣们就算是出于自己的利益选择了汉文帝,也不算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最后也成就了汉朝的崛起。

汉文帝在位期间有什么伟绩,他为何会被称为封建时代最贤明的帝王?

我国历史上共400多位皇帝,只有极少数能广受肯定,他们要么是鼎盛王朝的开创者,如刘邦、刘秀;要么文治武功强盛,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但在历代众多大家眼中,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才是千古明君的标杆:
他是《史记》中评价最高的皇帝,司马迁称赞“霸陵如故,千年颂声”;钱时、邱濬、谢肇淛、曾国藩等人都认为他是“三代以来最贤君主”;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则认为:“汉兴,至文帝而天下大定”。
当然,他也是西汉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其他三位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汉宣帝)。
汉文帝的明君名声并不是空穴来风。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只有开国、打仗才是历史功绩。汉文帝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在历史最需要的时候登上了舞台,其后又用最合适的方式,解决了众多阻碍西汉王朝发展的矛盾,为强汉的出现开启了可能。
孝文帝刘恒幸运登上帝位,是西汉统治阶层剧烈矛盾的产物
刘恒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头号“捡漏王”,他之所以能幸运登上帝位,“得益于”西汉统治集团矛盾的白热化。
当初刘邦死后,西汉朝廷的大权归于“与高祖共定天下”的吕后之手。为了巩固权力,她一手扶植、培育吕氏外戚的势力,一手打压、削弱刘氏宗室。高压的环境下,除了惨遭不幸的戚夫人、刘如意母子外,其他藩王也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而时任代王的刘恒和母亲薄姬,则因卑微的出身、低调的为人,得以安然无恙地待在远离权力漩涡中心的代地。
吕后在世期间,虽然有违背白马之盟、分封诸吕为王的过界行为,但一来她的威望、手段、身份不可撼动,二来她保证了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的利益,因此双方相安无事。但吕后并不明白“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的道理,在她死后,仍霸占西汉权力中枢的吕家“官二代”们已经成了功臣、宗室严重的威胁。于是,在公元前180年,吕氏全族“被叛乱”,遭到了周勃、陈平以及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人的联合诛杀。
就像吕后临终前指出的那样:“今吕氏王,大臣弗平”,这一事件其实是功臣、外戚两大集团间矛盾的总爆发,说句不好听的,就是陈平、周勃以及宗室主动发起的宫廷政变,但由于他们掌握了““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道德优势,才显得合情合法、理直气壮。
在这之后,围绕着“拥立谁为皇帝”的收尾工作,掌握了大权的功臣们很费了些脑筋。当时的四大人选如下:少帝刘弘、齐王刘襄、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但少帝是吕后所立,长大后定会对功臣大加报复,首先排除;淮南王年纪太小、舅舅家太凶悍,排除;而在诛吕中立下功劳的齐王理论上最适合,但一来他性格强势,二来舅氏名声不佳、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吕氏,随之也被淘汰。
经过详尽的分析斟酌后,原本最没有存在感的代王刘恒成为了首选,他为人低调、“仁孝宽厚”,而且母亲一族风评“谨良”,于是幸运地被周勃等人迎立为新一任皇帝。
虽然因矛盾而幸运捡漏,但这些矛盾也注定了刘恒的皇帝宝座并不好坐。
功臣们斟酌再三、殚精竭虑挑选皇帝,核心述求就是为了有效保证自身的利益,因此他们才倾向于挑选一个成年且口碑较佳的宗室子弟;
但这件天上掉馅饼般的好事,却让刘恒心生狐疑。在接到来自长安的邀请后,刘恒召集部属开会,不少人对周勃等人的小算盘极为怀疑:“皆故高帝时将,习兵事,多谋诈,其属意非止此也”,即这些功臣老将精通军事、 深谙权谋,出于地位、利益的需要才邀请刘恒为帝,野心勃勃、不好对付。
其后经过亲信宋昌的分析、找人占卜、派自己的舅舅去京城踩点后,刘恒才终于下定决心动身进京;而随后在长安附近的渭桥上,周勃与宋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双方经过一系列的较量、试探后,刘恒才安然登上了帝位。
这就意味着,接下来汉文帝的为政既不能毫无作为,否则即有可能沦为傀儡;又不能过于刚猛直接,要不然后世海昏侯被废的尴尬一幕极有可能提前上演。如何处理皇权与功臣集团之间的关系、维持双方的权利平衡、维持统治的稳定与发展,对汉文帝的政治智慧提出了极高要求。
汉文帝这样处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以软化硬、无为而有为
之前远在代地的汉文帝,其实是法家理论的拥护者,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孝文时颇徵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法家的刑名之言,向来以刚猛、直接、不讲情面而闻名,秦朝的灭亡正是与此相关。
但汉文帝的强大之处在于,面对统治阶层内部的重重矛盾,他能够控制自己原本的理论倾向,改为运用谋略、智慧加以应对,巧妙地软硬结合、胡萝卜加大棒。
进宫后,他一方面让亲信宋昌、张武统领禁军、安抚皇宫,另一方面对诛吕事件定性:“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顺势对功臣、宗室大加褒奖。
正式即位后,陈平、周勃、灌婴等元老仍旧被委以要职,同时还与宗室诸王一同被重重赏赐,比如周勃被加封食邑一万户、黄金五千斤;陈平、灌婴每人加封三千户、黄金二千斤;其他参与诛吕的人员也雨露均沾、皆大欢喜。
但在局面稳定后,汉文帝就通过迂回、柔和的方式劝退功臣集团的骨干人员、收回皇权。
比如对于元老派的实际首领周勃,汉文帝起先让人对其进行暗示、游说,以“矜其功,受上赏,处尊位,祸且及身”的措辞,提醒长期处于权力核心的周勃应当急流勇退,以避免功高震主。
周勃自愿下野后的第二年,因为陈平去世,汉文帝又把周勃召回了相位,以此造成“相位仍在功臣集团内部交替”的印象,对元老们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安抚、迷惑。
但到了下一年,由于多次发生日食,汉文帝利用古人的迷信心理、对古制的信奉,迫使周勃回到封地,实际上就是再次下野,丞相职位转移到了威望、能力更加逊色的灌婴手中,由此一步步淡化功臣集团的影响力。
对于反对者,汉文帝则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趁着匈奴入侵的机会起兵,汉文帝下诏只追究元凶,许诺对顺从朝廷的济北官吏、百姓甚至叛乱者都予以赦免,迅速瓦解了对方的斗志。
而对于自己的嫡系,汉文帝同样采用艺术、柔和的处理方式。当初在代地的亲信张武受贿,他没有简单的付诸司法部门,而是当众对其大加赏赐,等于告诉对方:你要是缺钱,可以找我要,干嘛干出受贿这种有辱斯文的事?张武无比羞愧,其他大臣也深有触动,担心背上道德包袱而自我约束。
公元前170年,自己的舅舅薄昭杀害朝廷使者,汉文帝于是命令一些大臣陪其喝酒、为其哭丧,迫使薄昭无奈自杀。
通过以上这类柔和、攻心而非流血的方式,汉文帝稳步收回了皇权、缓和了汉初统治阶层的激烈矛盾,使西汉王朝步上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为文景之治的创造提供了政治和组织基础。
对于国家治理层面的矛盾,汉文帝开创了仁德模式
承接秦末及楚汉相争长久战乱造成的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局面,汉初刘邦、吕后在位时致力于发展生产、恢复秩序,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稳定性,到了汉文帝即位时,外有匈奴无穷尽的索取,内有日益严重的剥削、奢靡之风,导致朝廷国家财力不足、人民生活困顿。
同时,汉随秦制,秦朝时期的严刑峻法治理模式引发朝廷与百姓对立;西汉初年,出身秦朝官吏系统的萧何编订了《九章律》,虽然本着“约法省禁、蠲削烦苛”的原则,对一些定罪、刑罚有所减缓,还删除了一些不合时宜条款;但总体而言仍与秦律类似,法律原则、指导思想、定刑标准几乎一模一样。
因此,在治国层面,汉文帝即位时面对着两大矛盾:老百姓对于更好生活条件的渴求,对长期以来残酷刑法的排斥。
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文帝的思路是“毋烦民”。
这一政策的核心宗旨是致力于提高汉王朝百姓的生存环境、生活水平,注重社会满意度,从而实现社会稳定、统治有序。
在经济方面,采用天才政论家贾谊“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主张,以减田税、轻徭役等降低负担的办法,刺激农民从事生产的积极性。比如在公元前178和168年,他两次下令把土地税由1/15减到1/30,自此之后,这一税率就成了汉代定制。在公元前167年,鉴于国库丰盈,他甚至还下令免去当年全部田税。
此外,汉文帝还“偃武兴文”,把成年男子服役期由一年一次降为三年一次,极大缓解劳动力压力;开放原本归属国家的山川鱼泽、准许私人采矿,甚至允许民间铸币。
与此同时,为了减轻民间负担、避免滋生盘剥的土壤,汉文帝在位23年,从头至尾厉行节俭、生活标准从未提升,“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发现任何对百姓的不便之处,一律立即纠正;赏赐功臣毫不吝啬,但自己修建露台,听说需要花费百金就立即停止;虽然身为皇帝,但除了重大场合,他随时穿着粗丝衣服,后宫宠妃也不准身穿长衣;他为自己修建霸陵,内部全部使用瓦器,而非历代惯用的金、银、铜、锡等。所以朱熹称赞:“三代以下,汉之文帝,可谓恭俭之主”。
在汉文帝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及统治阶层的以身作则下,西汉王朝的经济实现了极大恢复与发展:“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而在让百姓受困已久的刑法领域,汉文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即位当年,他就力排众议,废除了“收孥连坐法”,即废除以往一人犯罪、全家受牵连的制度,这是法制文明一大跨时代的进步,具有超前的法治精神。到了公元前169年,他又废除了肉刑,即对于犯人不再动辄砍手、跺脚,而是改为鞭、杖责打。这些举措,极大扭转了长期以来紧张的阶级矛盾。
汉文帝在位期间,多次下令对民间的孤独老人、贫苦百姓进行赈济,80岁以上的老人、9岁以下的孤儿经常获得朝廷配给的布、帛、米、肉等生活物资。每当发生灾害,他就降低朝廷生活标准、减少官员数额,同时打开粮仓、赈济灾民;此外还听取晁错的建议,采取“入粟拜爵制”,允许民间买卖爵位,改善农民处境、提高国库收入。
后来把中国大一统王朝推向第一个顶峰的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所谓的“霸道”,自然是因为汉随秦制;而“王道”,其实就是先秦思想家所主张的仁德治国,汉文帝正是这一模式的开创者。
秦朝凭借严刑峻法结束了数百年的混战,但也正由于过于信奉这一法宝而二世而亡。汉初的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本质上是一种短期的无奈之举,无法形成一种有效凝聚大一统王朝的治理体系。
而“本好刑名之言”的汉文帝,结合对秦朝、汉初统治经验教训的总结,开创性地将仁德与法治结合起来。自春秋战国混战以来,虽然无数思想家呼号奔走,但直到这一时期,仁德的治国理念才得到首次尝试与践行,这是对商鞅变法以来法家治国理念一次有效矫正,也是大一统治国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开创。它给封建王朝的中央皇权披上了一层温和的面纱,极大加强了新秩序的稳定性,可谓是一伟大创举与改革。
综上咱们有这样一个感觉,汉文帝仿佛就是为了解决矛盾而出现的,虽然没有秦皇汉武那样的纵横捭阖、文治武功,但就治国成就而言,他无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为成功的帝王之一。他开创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盛世;汉武帝刘彻之所以能成为一代雄主,如果没有爷爷汉文帝提供制度、思想、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基础,压根就无从谈起。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汉文帝,就没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也不会产生“强汉”这一伟大的朝代。
文章标题: 为什么我觉得汉文帝是政治上最得刘邦真传的,而刘邦却没发现,觉得最像自己的人是赵王刘如意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732.html
文章标签:刘邦  自己的  我觉得  真传  如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