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爷爷我就是能说出牛顿物理定律的人。

时间: 2023-11-22 02:59: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爷爷我就是能说出牛顿物理定律的人。

我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是那个说的

是那个说的

这句话是由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说的,这是牛顿写给胡克的信中所出现的一句话,之后就被世人广泛流传。

这句话其实是牛顿为了嘲讽胡克,在给胡克的回信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中的潜台词是,“我的成就,与你胡克这个驼背的矮子无关!”这句话其实是一种讽刺的话,但后来这句常用来谦逊。

扩展回答: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是一种讽刺

牛顿在18岁的时候考上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从那以后,牛顿的人生变得焕然一新。但苦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还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终其一生,他都极度孤独。

当时剑桥大学的学生分为三类:贵族学生、普通学生和减费学生。贵族学生的学费很贵,但也享有很多的特权,例如只用3年就可以从大学毕业;普通学生交正常的学费,像今天的大学生一样,需要用4年才可以从大学毕业;减费学生几乎不交学费,但他们必须要给教授和贵族学生当佣人,来维持半工半读的生活。牛顿是减费学生,在因为学业成绩优异而获得一笔丰厚的奖学金之前,他当了3年的佣人。

牛顿就在皇家学会的会议上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敌人。此人就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

20岁时,胡克成为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的助手,并在不久之后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学术声誉。25岁,他发现了后来被称为“胡克定律”的力学规律。28岁,他又发明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显微镜,首次看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并提出了“细胞”的概念。由于这些贡献,胡克也在不到30岁时就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并被人们誉为“伦敦的达芬奇”。

成名后的胡克逐渐变得傲慢起来,开始时不时地打压新人。1672年,他就盯上了一个新人,那就是已经声名鹊起的牛顿。

应皇家学会的邀请,牛顿到了伦敦,做了一场关于光学的演讲。在这场演讲中,牛顿提出光是由一个个粒子构成的。没想到演讲一结束,胡克就跳出来砸场子,宣称光其实是由波构成的。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也随声附和,对牛顿的光学理论大加指责。这最终引发了一场持续了整整一年的大论战: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

这场论战给牛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由于唤起了少年时代惨遭霸凌的经历,他甚至一度威胁要退出皇家学会。在皇家学会秘书奥登伯格的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但从那以后,牛顿就开始在剑桥“隐居”,不再对外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了。

但牛顿和胡克的孽缘并没有结束。1679年,胡克给牛顿写了封信,说他刚被任命为皇家学会的秘书,想要了解一下各位院士近期的科学研究。在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力学的讨论后,胡克告诉牛顿,他认为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而这个引力与物体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这就是所谓的平方反比律。但问题是,胡克只是提出了这么一个猜想,却完全无法证明它的正确性。

早在几十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开普勒就发现了著名的开普勒三定律。根据开普勒三定律,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在沿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动。所以有些科学家就猜想,平方反比律和开普勒三定律之间应该寻在着某种联系。但问题在于,要想证明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用到一个当时还不存在的数学工具,那就是微积分。

而牛顿正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事实上,他正是为了解决这个力学难题,才发明了微积分。换句话说,牛顿是真正的天选之人;除了他以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能力解决这个科学史上最有名的难题。

1687年,在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资助下,牛顿出版了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人们经常简称它为《原理》。在这本书中,牛顿提出了著名的牛顿运动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他发明的微积分,证明了从引力的平方反比律出发可以推导出开普勒三定律。这本书的出版,让牛顿名满天天,或者按哈雷的话说,成了“世界上最接近神的人”。

胡克又给牛顿写信,要求牛顿修订《原理》,承认自己才是平方反比律的发现者。这个要求彻底激怒了牛顿。他给胡克回信,说这个定律根本不是胡克提出的,而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早在1645年,法国天文学家布利奥就已经提出了此定律。所以作为对胡克要求的回应,牛顿直接删光了《原理》中所有涉及到胡克的文字。

不仅如此,为了嘲讽胡克,牛顿还在回信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中的潜台词是,“我的成就,与你胡克这个驼背的矮子无关!”搞笑的是,这句用来骂人的话,后来竟然成了一句用来形容牛顿谦逊的名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巨人的肩膀

这句话是牛顿说的。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牛顿 伊萨克.牛顿 

现在可以引申出如下的意思:

1.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前人的指引和提拔,或者科学上的进步是要靠一代一代人前赴后继努力的。

2. 只有充分利用前人的智慧,才能最终有所突破。

扩展资料: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艾萨克·牛顿








“我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句话是由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说的,这是在牛顿写给他的好友胡克的信中所出现的一句话,之后就被世人广泛流传。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他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也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主要著有作品《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扩展资料:

在力学上,牛顿为世人阐明了角动量守恒的原理。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式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这一现象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同时他还因此系统地表述出来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则是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一同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是他证明了广义二项式这一个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牛顿_百度百科

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的。

很多人认为这些话不过是牛顿自谦之辞,牛顿这样说,是因为他的成就是在总结之前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杰出成果上形成的,没有那些科学家所做的学术积累,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他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还有一种说法是指牛顿先生为了讽刺对手胡克,故意夸胡克为巨人,而自己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巨人更高,实际上是讥讽胡克为小人。因为胡克身材矮小,而且牛顿觉得其没有什么科学建树。

抛开所谓的嘲讽成分,牛顿的研究确实是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诸多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的。所以牛顿此语,也还算是写实。

扩展资料:

这句话源于牛顿与“英国的达·芬奇”胡克(罗伯特·胡克,以胡克定律闻名)的学术争端。

其实,胡克本是牛顿的前辈,早在牛顿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十年前,胡克就是皇家学会实验主管,然而,两人在皇家学会的初次交集便不欢而散。

1674年,胡克发表《试证地球的运动》,文中总结了行星运动的理论:一切天体都受到引力的作用;如果天体不受引力作用,将保持直线运动;天体离引力中心越近,受到的引力越大。这其实是万有引力的定性描述。

1686年,在哈雷的鼓励下,牛顿将专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交给皇家学会审议,在这次会议上,胡克提出引力反比定律是的公式,是自己告诉牛顿的,牛顿应该在专著的前言指出自己的贡献。

牛顿并未参加这次会议,事后也未接受胡克的要求,在他看来,自己1666年就发现了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并且写信告诉了他人,因此自己是这一定律的发现者。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牛顿由此确立了自己做为科学界第一人的地位,与胡克之间的地位发生明显变化。

之后牛顿这个人就发公开信,说了这一句话,我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的潜台词是,我的成就与你这个矮挫的胡克无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巨人的肩膀

亲这句话是出自于:牛顿,这是牛顿写给胡克的信中出现的一句话,被广泛流传,但是大家千万别以为牛顿说这句话很谦虚,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骂收信人:胡克。当时牛顿正在想万有引力,可是后来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就在这时胡克就给他一个公式,牛顿才得以发现万有引力,但是在万有引力的论文上却没有写到胡克两个字.胡克就很生气,给牛顿写了一封信,信的大致意思就是:你为什么不在论文里提到我的名字,没有我的公式你是算不出来的.牛顿看到了就很生气,回信到: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句话是嘲笑胡克,因为胡克是一个矮子还有一点驼背, 意思也就是:我之所以去的成功 是因为自己努力获得的 你以为是站在你的基础上才取得成功的吗.

二年级写作文《我知道的名人》

1. 名人善于观察的小故事二年级作文

在我家中,有一本书总是放在我的床头。这本书是妈妈在春节时候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我的,书的名字叫做《100位名人成材故事》。每天晚上当我翻开书的时候,就仿佛进入到了另外一个时空,在那里我了解到那些名人是如何刻苦学习和努力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

到现在为止,这本书我已经基本读完。书中的每一位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十分的生动有趣,他们都克服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最终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们的那种精神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激励着我们这一代的人们。

当我读到铁杵磨针的少年李白的时候,我知道了学习应该要有铁杵磨针的韧劲,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日后成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并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当我读到爱数星星的孩子张衡的时候,我知道了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学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经常主动观察周围的其他事物,并要对不明白的要细心的进行研究。张衡就是经常细心观察天象,才能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文的仪器浑天仪。在那之后,他又发明了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当我读到立志气象科学的沈括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人们经常说能够提出问题才说明把书本读的相对透彻,也就是这个道理。沈括就是从小就爱在学习中思考,并且下工夫去钻研,才写出了我国气象方面的巨着《梦溪笔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留下来的名言。意思是说只有书读的多,那么在写文章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文如泉涌;只有把书读的很精,那么才能够在作文章的时候写出点睛之笔;只有把书读的很透,那么在叙述的时候做到信手拈来。

最主要的是,我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坚忍不拔毅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曾经有人说过成功=1%的天才+99%的勤奋,这说明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必须要牢记他们的这些事迹,并用此来时刻提醒自己,那么才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

前天晚上,我让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一份礼物。妈妈笑着问我想要什么,我对妈妈说我还想要类似《100位名人成材故事》的书,因为我从其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妈妈那嘉许的眼神中,我明白了书对我学习的价值,书对我人生的价值。

2. 小学5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了解身边的名人》

身 边 的 名 人

说到名人,张口就能报出一大串。但毕竟我们只能在电视、电脑上看见这些名人。为了个完全不了解的人而长篇大论,并不值得,所以,我选择了身边的一个“小名人”

从前的文章中我也提到过她——那个天才马珍珍,她表现得越来越好了。每次老师讲难题,她绝超不过四十秒就能想出来,然后上黑板和老师一起讨论。老师说出一种解法,马珍珍又拿起粉笔改了一下:“这样最简。”然后两人一起笑笑,点点头:“这就是最简的方法了!”我们在下面目光呆滞,仿佛在听天书。

马珍珍就像是一颗耀眼的金星,在辅导班里考试从来没有失过手。听别人说,她在学校,学期的平均分是99.5。作业本上只要有一个a,她就会一天不和别人说话,坐在位子上低头猛学猛写。然后第二天准又是a三星了。听着让人无比羡慕。“也许,我再努力也不如她吧!”我苦笑着说了一句。“怎么会呢?你只要努力,绝对能超过我!”马珍珍不知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哦,对了,忘了说了,马珍珍现在和我是同桌。日子久了,就成了好姊妹。我数学远不及她,她并不居高自傲,空闲时常辅导我,就这样,两人的感情就越来越好了。

马珍珍是闻名的考神。最近,不知是谁又给她改成了考圣。别班的同学也没有不知道的,她真是大家崇拜的名人,我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崇拜她。但我崇拜的不光是她的成绩,还有她的热心肠、她的乐于助人的一颗心。

追随名人的脚步——读《名人传》有感我们眼前真的有许许多多的“名人”,舞台上闪亮的演艺歌唱明星,网络上令人惊奇的牛人,甚至是现实中罪恶深重的人。但是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的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具有浪漫英雄主义价值的名人,他们不仅有行动,更有一颗伟大的心。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米开朗琪罗是著名的雕塑家,托尔斯泰是著名的文学家。三人都可以用著名来修饰,因为他们为人类的文明增添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作品。但如英雄一般的名人更应有一颗“热心”,他们有非同常人的精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信仰,这三位具有关怀人、爱护人的博爱精神,甘心为人类的福祉奉献自身。这对我们平常人来说似乎是过于巨大的目标,那你就做好你自己,日行一小善,关心身边的人,甚至爱护自然的一草一木。做不成巨人,就用巨人的精神感染自己,试图做一些进取的尝试,偶尔站在顶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能让自己受益匪浅。人类的名人,毕竟仍然是人。人无完人,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可能十全十美,贝多芬被耳聋、贫困、疾病所困,米开朗琪罗总是犹豫不决,托尔斯泰总是有点不合群,过于热衷于批判,但是他们仍能有非凡成就,就是因为他们永远像动力不减的长河,不怕阻拦。“他们的伟大固然来自坚强的毅力,同时也来自所经历的忧患。”中国古代孟子就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困难和苦难常常成为最终动力。生活中的我们常常缺少或者害怕这样一种“永动力”,稍一休息,或犹豫,往往就会信念消除,意志丧失,最终难成大事。“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说来,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英雄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不安于平庸,不畏惧孤独和困惑。我们不怕不成功,就怕不执著。有着史诗般成就的名人,以他们坚强而富有创造力的人生轨迹,谱写出优美的华章,让我们喜爱,更让我们追随。

望采纳

3. 写名人的作文

篇一:名人成功故事——学习名人成功经验 谈到名人,第一个进入脑海的常常是爱因斯坦,不止因为他是举世闻名的物理大师,《相对论》的提出,对增进人类宇宙思惟上做出卓越贡献,更因为我很喜欢他,喜欢那种天真、活泼、幽默、顽皮的一面,一位伸着舌头拍照的老顽童。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脑袋神奇,被喻科学家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巨人,求学的经历,一点也不神奇,甚至被当做「低能」看待,四、五岁还不太会说话,喜欢静静的坐着,常常发呆,父母一度以为他有智能障碍。 小学的成绩表现,果真一如预言的糟透了,除了数学卓越之外,其它都很差,是班上永远的最后一名,老师甚至对家长直言:「做什么都一样,反正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朽木终于被退学,连中学毕业证书都没拿到。

爱因斯终究还是成功了,历经许许多多的波折,他进了瑞士苏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成功的两个关键是叔叔的慧眼与父母的充分信任,他的工程师叔叔,让他对数理愈来愈有兴趣,愈解愈有成就感,他的父母坚信儿子一定会成功,让一个曾被当成弱智的孩子,开展出光明的人生新旅程。 大文豪苏格特,我好熟悉! 喜欢文学,对他的着作当然多有涉读,他的一生创作了小说四十七册,诗集廿一册,历史传记三十册,着作等身,丰硕质精,不仅对英国小说史有划时代的影响,对当时的俄国、法国、美国文坛也激发的新动力。

这样一位优质的成功者,成绩却难以入目,身染小儿麻痹症的他,右脚行动不便,身体孱弱,几次重病差点丧命,本来就有些自卑的他,加上成绩不如人,便成了「学校怪胎」,言行常常不礼貌,爱缺课,学期末的评语都很糟。 只有一位老师知道,他虽然厌恶功课,但对读书却充满兴趣而给予鼓励,而这也正是他的人生转折点。

成名后的苏格特曾回小学的母校参观,感触良多的问学校老师:“现在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是谁?” 他学习当年看重他的那位贴心老师,告诉那位红着脸的小朋友:「你是个好孩子,我当年也跟你一样,成绩很差,不要灰心」,说完并从口袋掏出一枚金币送他。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苏格特的身上应验了,他最终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当了执业律师。

他更用心良苦的盼望,他的一句话也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篇二:我家的“名人” 我家有个鼎鼎大名的“名人”,他在我们小区里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就是我的——爷爷。 在小区里,他每天忙个不停,不是帮东家买东西,就是帮西家看门,要不就是清洁小区。

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名人爷爷”。 最近几天,爷爷不知在忙什么,总之很少出来。

一有空就躲在自己的房间忙个不停。 今天是星期六,刚吃过早饭,我就看见爷爷拿着钓鱼竿出现在院子里,我便缠着爷爷带我去,爷爷笑 *** 地答应了。

来到小河边,爷爷便找了个好钓鱼的处所——一棵大树下,开始“钓鱼”了,这时,我发现爷爷的鱼钩上没装鱼铒就扔进了水里。咦,没鱼饵竞能钓鱼?真稀奇,我便仔细观察起来,让我更奇怪的是鱼线上连一个浮标都没有。

鱼钩刚扔出去就沉了下去,不到一分钟爷爷便起身收线。我满以为会钓到什么大鱼,可谁知拉上来一看,竟是一些破衣、破鞋等垃圾。

我被搞得莫名其妙。正要问爷爷,爷爷却一本正经地说:“悦悦,你知道,这里原本是一条清澈的小河,而现在却变成了一条浑浊的小河,这是为什么?都是那些自私的人们随处乱扔脏物,结果这条小河被污染了,照这样下去,我们还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几年?快快让我们伸出手来拯救我们的环境吧!我听了爷爷的一番话,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怎么样?现在你明白了我爷爷为什么是名人了吧! 篇三:我心中的名人 说起名人,大家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大红大紫的影星,球星,歌星等等。其实,在我心中,也有一位名人。

他,是人民的好公仆;他,是人们的好榜样;他,就是我家乡的名人,国家二级模范英雄——王志睿。 2009年6月9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马路上看不见一辆车,当日在白银市四龙路以及人民路两条街道上,近万名群众自发前来送别铜城的英雄、他们的好民警王志睿。

天灰蒙蒙的,北风呜咽眼,灵堂外,花圈、挽联、悲伤、哽咽……前来吊唁的白银人民震撼于他的英勇,感叹着他的悲壮,铭记着他的英魂,大家神情肃穆,眼含泪水,用挽幛表达大家的沉痛心情:王志睿,一路走好!望着王志睿叔叔的遗体,他生前乐于助人的一幕幕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

还记得在 2001年6月的一个深夜,大雨倾盆,累了一天的王志睿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 *** 惊醒。原来长通电缆公司高女士的孩子突发高烧,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情急之下,她翻出“警民联系卡”给王志睿打电话求助。

王志睿二话没说起床往外走。妻子说:“太晚了你就别去了吧 ”王志睿说:“这么急的事,不去怎么行 ”说着穿上雨衣就往外跑。

在王志睿的帮助下,孩子很快被送往医院,诊断为急性脑炎,所幸没有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王志睿叔叔就是这样的人,为人民鞠躬尽瘁。

他不但是群众心中“最可爱的人”,他也是毒贩眼里“最可怕的人”。 1998年秋,王。

4. 小学生作文,《写名人的故事》怎样写、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

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ر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5. 了解身边的名人作文

[了解身边的名人作文]

她,只不过是一名普通老师,一个十年后,当你经过她身边,不一定会记起的老师,了解身边的名人作文。 她,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园丁,一个培育了许多花苗,却又不满足于现状,把浇水灌溉放在生活首位的园丁。 她,只不过是…… …… …… 我是转学而来到她所任职的学校的,若没记错,应是一年级下班学期。她是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说实话,我对班主任向来没什么好感,毕竟她是一班之首长,是管着我们一切一切的遥控器。我记得那节课,我第一次踏入我所在班的那节课,她正在教语文,好象是讲什么果树大荟萃之类的文章。我涩生生地踏进门槛,连看都不敢看四周,我担心别人回用异样的目光看我。她停止了讲课,拉我到讲台。当时她是什么态度,什么表情,说话什么语气,我已记不得,只知道在一串常规的介绍后,她突然问了一个问题,有谁认识她?当时只觉得好笑,我以前的小学离这儿十万八千里,怎么会有人认识我?但是,越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偏偏发生了。两秒钟后,一个男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认识她!我感到眼里有种湿湿的东西,诧异地望了望身边的老师,觉得她好象是魔法师一般,让我与惜别了半年的幼时玩伴再次重逢。说实话,当时真的是很巴望能和他念一所学校,只可惜命运擦肩而过,我们分开了。但那天,这个不一般的老师却又让我们重聚,真是不可思议。即使到现在,我仍感谢她,因为在那一次她魔法下的重逢,让我们相识了有十一个年头有余。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一定要喜欢上这个老师,即使是感激她也好…… 相处日子久了,我知道她并非什么优秀教师,有什么称号,获过什么殊荣,只不过是一介普通语文教师,无任何特别优异之处。她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把我们这个班带到六年级,因为这是她第一次从一年级就开始带班。只可惜,在五年级时,她怀孕了,身怀六甲,当然不能让她继续教下去 ,于是,学校特意请了老师来代她的班,中学生作文《了解身边的名人作文》。就这样,她第一次和我们告别,只是谁都没想到,这一别就别了一年半。当她休完产假回来,想继续教我们时,却意外地被调动到三年级,而我们则又换了一名外校老师来教。她被调职的理由很简单,校方说她没有经验,而我们这一届又是被给予重望的一届,因此,为了以大局为重,她,不得不离开。我知道她曾申诉过,认为校方没有给她机会,为何断定她没有能力教毕业班。说实话,我不知道若是她来教会有什么变故,这中间有太多可能性了,但我却觉得,到六年级换老师,的确有不妥,毕竟她带了我们那么多年,比任何人都了解我们。我常会去三年级看她,帮她做点儿事。从她那已恢复的笑容中,我看到不出什么异样。但我却深信,她是失望的,她是委屈的,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来培养学生,本满心欢喜以为自己可以成功地带出一批优秀的毕业生,结果却在中途被喊停,前功尽弃,这打击太大了,若是我一定接受不了。 开毕业话别会那天,我们几个班委特意把她请得来。很明显,她跟我们说话时一直在哽咽,强忍着泪水,我们这群从小就被她哺育大的小鸟,就要展翅高飞,离她远去了,她会不心疼吗?我最见不得这种场面,实在是压抑不住自己,轻轻地,我拥抱了她,拥抱了这个用魔法点亮我生命,用辛勤抚育我成长,用血凝结成对我的爱的老师……不记得在她背上留下了多少泪痕,也不清楚她在我背后拭去了多少泪水。现在,她叫什么,是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她,永远记得这个叫我难忘的老师。 我身边的名人有很多,可令我最难忘的是我们班的班长:肖琛。她,一头乌黑的头发,他的皮肤很嫩,个子不高不矮,和我差不多,她还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她的耳朵像猴子的耳朵一样,可爱极了! 肖琛每门功课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作文写得可好了,她写作文非常详细,每次都得优。她管起班来都是井井有条,被同学们誉为班级小能手。 有一次,老师去开会,同学们大吵大闹,一片混乱。肖琛大声叫道:"安静,你们不把我放在眼里,也要吧老师放在眼里吧。顿时,班里立刻安静下来,就是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她又说:"难道老师没有叫我们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吗?你们现在认真了,等一下不就得玩了吗?学就是学,玩就是玩,怎能混在一起呢?我讲的话你们以后那个不听,以后我就不管了。听完肖琛的话,全班同学都安静的开始复习了。 肖琛他非常可爱,我们也非常喜欢她,他不但管理班级井井有条,而且她还乐于助人。 她无论是我们班的同学,一有困难,说给她,他能办到的,她都帮助,不论自己在忙,他都能够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肖琛他能不能说是一个小能人呢?

6. 二年级作文《我的发现》怎么写

一个人在自己金色的童年里经常会有非常多的发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爱迪生发现了镜子可以反光的原理······当然我也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奥秘。就让我将一次发现给你们听吧。

在寒冷的冬天早上我从床上爬下来,去叫妈妈起床做早餐。原来妈妈早就起床了,正在臭美地在那梳头呢!我走过去,对妈妈说:“我饿了。“说完。我觉得头皮好痒,拿起另一把梳子梳了一下头又放到桌子上了,这时妈妈的梳子坏了!叫我拿另一把给她。我把梳子拿起来,突然,几块小的餐巾纸飞到了梳子旁边。奇怪了,餐巾纸怎么会飞到梳子边呢?难道今天见鬼了?我拿起坏的梳子试一下,结果餐巾纸没有飞起来,奇怪了。等妈妈梳好了以后,我又拿了好的来试,结果餐巾纸还是飞了起来。为什么好的梳子可以让梳子飞起来,而坏的不行呢?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许多问号。

于是我走过去问妈妈,他说他也不知道。于是我上查《十万为什么》下查《小学生百科全书》结果在《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中得到了答案。原来带梳子正电荷,头发带负电荷,当梳子上的正电荷摩擦之后,碰到带负电荷的餐巾纸的纸屑时,发生了静电现象,互相吸引,但是纸屑的引力小,不够梳子的引力大,于是纸屑就被吸到梳子上了。

7. 作文《我们班的xxx小名人》

提起宋小康,在我们班,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

宋小康在我们七班可以说是随心所欲。美术课上,秘密换位;微机课上,见缝插针;上午早读时间补作业……这些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要说宋小康在我们班一举成名的原因,那就是逃学!那天下午,上课铃响了,还不见他的踪影。老师、家长到处找,可怎么也找不到。这件事把年级主任给惹恼了,坚决要处分他。宋小康哪里知道,他还在按自己的计划行事呢。第二天,他一来,就被苏老师叫走了,从他被叫走的那一刻,我就猜测到他又有好果子吃了。果不其然,宋小康被停课反省。但结果呢?他一点悔意也没有,回来的第一天上午,他还带了辣子。看来,只有宋小康才有这样的心态。

宋小康还经常和弓长、二马等一伙人为伍,干了不少坏事。那是五年级的时候,七组不知怎么吵了起来,他们一伙人也参战了,他们这一参战把事情给戳大了,要不是上课铃响,这件事一定会闹很长时间。第二节课间他们又无所事事地出去玩了,好像上一个课间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宋小康虽然有缺点,但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非常热爱劳动,基本上每次值日都有他的身影。昨天卫生大扫除,宋小康光荣地接下了拖地的任务,只见他拿起拖把,一路小跑,奔向水管儿那里。不一会儿,他把拖把涮完,风风火火地拖起地来。瞬间就把地拖得干干净净,接着他又拿起扫帚把卫生区扫了一遍,真是干活不惜力气呀。

这就是我们六年级七班的小名人。

8. 作文《我家乡的一位名人》

我们村的名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种田虽然让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阵子。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

还行吧,如果字少你也可以再添,就拿这当范文,反正不能照抄,我和你一样,也是六年级的,我是六三班的,咱们交个朋友吧!

牛顿三大定律

忘记了 帮一下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条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1、牛顿第一定律。

假若施加于某物体的外力为零,则该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假若施加于某物体的外力为零,则该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速度是矢量,速度包括了运动的大小与方向。

根据此定律,可得出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直到有外力施加于这物体为止。运动中的物体会维持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直到有外力施加于这物体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

施加于物体的外力等于此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施加于物体的外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这定律又称为“加速度定律”。以方程表达,F=ma,其中,F是外力,m是质量,a是加速度。

第二定律也可以用动量来表明,即施加于物体的外力等于动量的变率:

F=dp/dt;其中p是动量,t是时间。

由于动量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所以,假若质量不变,则可得到加速度定律,假若质量随着时间流易而改变,则该系统为可变质量系统,必须将时变质量纳入考量,更多内容,请参阅可变质量系统。

3、牛顿第三定律。

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于对方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第三定律,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必会成双结对地出现,其中一道力称为“作用力”,而另一道力则称为“反作用力”。

这两道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这两道力之间,任何一道力都可以被称为作用力,而其对应的力自然成为伴随的反作用力。

这成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称为“配对力”。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扩展资料:

过去两百年中,物理学者完成了很多个检验核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与观测,对于一般的状况,牛顿定律能够计算出很好的近似结果。牛顿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数学方法,这些理论从所未有地对于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给出了一致的定量解释。

对于某些状况,牛顿运动定律并不适用,这时候需要更进阶的物理理论。超高速或非常强烈重力场的状况下,我们需要相对论修正和解释一些天体运动和现象,例如黑洞。在原子尺寸,我们需要量子力学解释原子的发射光谱等物理现象。

但是现代工程学里,对于一般应用案例,像车辆或飞机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已能准确地解释和计算工程师遇到的问题。所以,牛顿运动定律仍是中学物理科、大学工程和理科学生的必修和基础部分。

假若要将狭义相对论效应纳入考量,则必须修改第二定律。因为当速度接近光速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不能精确地表示为静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了。详尽细节,请参阅条目四维力。第三定律也不适用于狭义相对论,这是因为同时性之相对性无法实现于第三定律。

对于不是直接互相接触,而是相隔有限距离的两个物体,第三定律假定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为瞬时的超距作用。

假设互相作用的两个物体相隔一段距离,从参考系A观测,在时间t,两个物体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分别为F(t),-F(t)。但是从另外一个以相对速度v≠0的参考系B观测,这两个力的施加的时间不同,所以,第三定律不成立,需要加以修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的三大衡定
物质不灭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质量不灭;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能量守恒。
[编辑本段]人物轶事

1.苹果的传说
许多介绍牛顿的书上都介绍过牛顿与苹果的传奇故事:1665-1666之间,由于剑桥流行黑热病,学校被迫停学,刚从剑桥拿到学士学位的牛顿也返回了家乡。一天,牛顿正坐在一棵苹果树下看书及思考问题时,这时,有一个苹果落了下来,这一下子启发了牛顿.但后来经专家发现,当时的苹果并没有砸到牛顿.而且牛顿的日记中回忆道,苹果并没有砸到他.这位当时年仅23岁的学生立刻想到,苹果一定是被地球的引力拉下来的,此后,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阐述、数学证明与公式推导。
这个故事流传得非常广泛,不过,近来有一位历史学者提出异议,他认为所说并不是事实。他的根据如下:
把这个故事最早公诸于众的是法国作家伏尔泰 (Voltaire,1694-1778),他对牛顿的研究成果抱有极大热情,并曾积极予以宣传。1726年,他前往英国,当年写了25篇通讯,其中第15篇通讯中提到这个苹果落地的故事。他在文章中说,这个故事是听牛顿的侄女告诉他的。此时是1726年。
其后,在1752年,有一位比牛顿小45岁的牛顿的朋友(William Stukeley),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说,牛顿去世前一年,牛顿曾讲过这个故事,而牛顿是1727年去世的,就是说,牛顿在1726年自己也讲过这个故事。
因此,这位历史学者指出,在同一年(1726年),如果两个人都讲过,那么,到底是谁先讲的?所以,关于苹果的故事一定是瞎编出来的。有人认为,这个苹果的故事至少有两点与已经了解的历史事实不符:
第一,万有引力不是牛顿一个人的独立发现,而是历史上若干人的研究逐步探索、积累的结果,有的书上却把万有引力定律以牛顿名字命名,这是不行的;另外,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说成是由于受了苹果落地启发的自然结果,根据历史学者的观点,显然是对历史的严重歪曲。第二,在1665年,牛顿对天体的运动规律问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如果承认这个苹果故事,不是等于把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提前了至少20年吗?实际上,牛顿直到二十多年后才取得最终结论,并完成数学论证与公式推导。
持第一个观点的人认为,不能把万有引力定律成果归于牛顿名下,因为前人也付出过探索和努力。他们指出,万有引力发现的实际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开普勒(J.Kepler,1571-1630)最早在探索行星运动规律时,认为引力就是太阳发出的类似于磁力的流,这些磁力流沿切线方向推动着行星公转,其强度随离太阳的距离而减弱。开普勒还曾企图用磁作用机制解释椭圆轨道的产生。他还以月球与海水间的磁性吸引解释潮汐现象。
1645年,法国天文学家布里阿德(I.Bulliadus)提出一个假设:“开普勒力的减少,和离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第一次提出平方反比关系的思想。
1661 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重力问题。罗伯特 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克里斯托夫 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爱德蒙 哈雷(Edmund Halley,1656-1742)在引力问题的研究上都曾做出过贡献。据说早在1661年,罗伯特 胡克就觉察到,引力和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应该是有着同样的本质。
在1674年的一次演讲“证明地球周年运动的尝试”中,胡克提出,要在一致的力学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宇 宙学说,为此提出了以下三个假设:“第一,据我们在地球上的观察可知,一切天体都具有倾向其中心的吸引力,它不仅吸引其本身各部分,并且还吸引其作用范围 内的其他天体。因此,不仅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发生影响,而且地球对太阳和月亮同样也有影响,连水星、金星、火星和木星对地球的运动都有影响。第二,凡是正在作简单直线运动的任何天体,在没有受到其他作用力使其沿着椭圆轨道、圆周或复杂的曲线运动之前,它将继续保持直线运动不变。第三,受到吸引力作用的物体,越靠近吸引中心,其吸引力也越大。至于此力在什么程度上依赖于距离的问题,在实验中我还未解决。一旦知道了这一关系,天文学家就很容易解决天 体运动的规律了。”胡克首先使用了“吸引力”这个词。他在这里提出的这三条假设,实际上已朦胧意识到有关吸引力的一些特性,只是他对引力与距离的关系还没搞清楚,另外,只是缺乏对引力的定量表述和论证而已。
1679年,胡克与牛顿之间进行了关于引力问题的交流,在1679年11月,牛顿致信胡克说:“自己关于发现周日运动的想象,即设想一个自由落体落到地球上,通过地面进入地球内部,而不受任何物质的阻碍,则该落体将沿着一条螺旋形轨道运行,在旋转数圈后,最终旋入(或十分接近)地心。”胡克回信说,物体不会按螺线运动,而是按“一种带椭圆状的曲线”运动,它的轨道将“像-椭圆”。1679年12月13日,牛顿写信给胡克说:“如果假定它的重力是均匀的,〔物体将〕不按螺线下沉那个真正的中心,而是以交替升降的形式运行。”
我们从后人清理牛顿同胡克的这些通信中看出,直至1679年,牛顿对落体引力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他还在考虑物体的重心偏心可能会使落体在下落过程中边旋转边落向地心,而胡克认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应该是一个椭圆。从牛顿的角度来看,对于万有引力问题,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是没问题了,牛顿正在考虑的是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心的偏心是否会对万有引力产生影响。还有,就是要用数学知识对万有引力作用下天体按椭圆轨道运行作出严格证明,对万有引力定律作出公式推导。胡克在信中曾向牛顿提出过这个问题,希望牛顿完成这个定律的数学证明与公式推导。因此,后来人们得出结论,一直到1685年,牛顿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直到1686年,牛顿才最终解决了它,并且在哈雷的催促下,把这部分数学论证的内容一并加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当胡克老先生看到这本书的书稿后,认为自己也应该有一分功劳,于是向年轻人牛顿提出,最好在书里把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成绩提一下。后来有人气愤地指出,这个本来是合理的要求却遭到了牛顿的断然拒绝。因为牛顿曾向负责出版这本书的哈雷写信说,他不想给胡克任何荣誉,而且称在许多年前他就已经知道了引力作用,以及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关系。
老年时的牛顿有一段回忆说:“同年(1666年)我开始把引力与月亮轨道联系起来,并找出了如何估计一个天体在球体内旋转时用来趋向球面的力的方法,……, 最后在1676和1677年之间的冬天我发现了一个命题:利用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离心力,行星必然环绕力的中心沿椭圆旋转,……。” 牛顿的这段话指的是月亮轨道的推导及寻找行星绕太阳旋转的原因。有人说,与前面他在信中与胡克讨论落体问题相比较,可以看出在时间上是矛盾的:牛顿1677年研究的是月球轨道和行星轨道问题,而他1679年才研究质量对落体的影响,因此人们说,牛顿在这里是故意把他发现万有引力的时间改在1679年与胡克通信之前,而且造出苹果神话,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要独吞万有引力这项成果。
牛顿和胡克之间的梁子,不仅表现在万有引力定律的争议上,最早表现在胡克对牛顿的光的微粒说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胡克对光的本质是站在波动说一边的。1673年,年轻的牛顿向皇家学会递交了他关于光的一篇论文,后来他又递交过第二篇论文,这些论文受到老先生胡克的批评,并且说论文的一些观点是抄袭他的。这使牛顿无比愤怒,虽经皇家学会调解,牛顿的怒气未消,于1675年2月向胡克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许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牛顿的谦虚精神,而攻击牛顿者认为,这其实是他对胡克的一种讽刺和蔑视,完全不是人们望文生义的那回事。
据此,“倒牛顿者”认为:牛顿根本没把胡克和笛卡尔看作巨人一样尊敬,牛顿也没有攀登他们所搭的梯子,他说自己站在比梯子更高的巨人肩膀上,显然这句话是对胡克的人身攻击——胡克身材矮小。他们认为,牛顿的《光学》著作所以在1704年出版,就是因为牛顿为了等胡克去世后才敢出版他的书。
“倒牛顿者”进一步指出:牛顿独占了万有引力的成果后,还不足以解除对胡克的恨,当他于1703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就下令在皇家学会除去所有的胡克的肖像。所以当时英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中就是胡克的肖像没有留传下来。
2.对弗拉姆斯蒂德观测数据的剽窃和盗版
英国人大卫·克拉克等人最近写了一本书 ,通过一系列的来往书信和翔实的资料,专门揭露牛顿压制、阻挠天文学家弗·拉姆斯蒂德等人的研究并且剽窃他们的成果:
弗·拉姆斯蒂德(1646-1719)是英国首任皇家天文学家,是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创始人、现代精密天文观测的开拓者。他在 1676-1689年间共作了大约2万次观测,测量精度约为10",他对3000颗星的测量结果收入了著名的“不列颠星表”(Britannic Catalogue)。按照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是由三个步骤构成的:首先由理论科学家提出理论模型,然后,进行数学论证与公式推导,最后,由实验科学家做实验对理论进行检验。此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否正确,还需要得到实验数据的验证。
1675年,弗拉姆斯蒂德被英国国王任命为皇家天文台长,条件仍是十分艰苦,他从皇家未能得到足够的办台经费,连年薪100英镑也经常拖欠。为了维持天文台的经费,他不得不用额外招收学员的学费来补足,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还要为140名数学学生教课。当时皇家提供的科研经费有限,连牛顿出版《原理》还是靠朋友哈雷的资助,才能够顺利出版。
1694 年开始,牛顿访问了弗拉姆斯蒂德,并且向他索要关于月球运动的观测资料,此后牛顿为了验证万有引力理论对月球轨道的计算结果,曾多次写信给弗拉姆斯蒂德,索要试验数据资料,弗拉姆斯蒂德后来说,他都满足了牛顿。弗拉姆斯蒂德1700年对他的朋友洛瑟普说:“‘牛顿’曾一度想使月球运行表符合他设想的定律,但是,当他开始将自己的定律与天体(即月球的观测位置)进行比较时,他发现自己错了,并不得不全部抛弃自己的定律。我曾给他提供了二百个以上的月球的观测位置,人们会认为这些材料足以限定任何理论;既然他已修改了自己的理论,并把自己的理论调整到完全符合这些观察,所以他的理论描述了这些观察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他还是为此而感激这些观察,甚于感激他关于引力的臆测,这些臆测曾使他犯过错误。” 牛顿的《原理》1687年第一次出版时,弗拉姆斯蒂德手里应该有了两千多分观测资料,不知何故,他只给了牛顿两百多份观测资料。
大卫·克拉克在书里说,其时牛顿已是皇家学会主席,在索取资料的时候经常对弗拉姆斯蒂德的工作指指点点,有时还利用自己的高位来羞辱这位可敬的天文学家。这大大激怒了这位天文学家。到1700年之后,他们之间就再没有通信了。牛顿获得了弗拉姆斯蒂德的资料,并且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引用了这些资料,由于他们之间的矛盾,在《原理》的第二版出版时(1713年)他将弗拉姆斯蒂德的名字删去了。然而牛顿和他的支持者哈雷还是急切地需要弗拉姆斯蒂德的进一步的观测资料。他们希望弗拉姆斯蒂德出版他的观测资料,不过弗拉姆斯蒂德却总是推托说,要反复校核以后才能出版。牛顿和哈雷所做的一件不道德的事是,他们未经弗拉姆斯蒂德的同意,私自在1712年出版了弗拉姆斯蒂德以毕生精力得到的观测星图,共印刷了400册,并且把其中的300册回送给弗拉姆斯蒂德。弗拉姆斯蒂德看着这些充满错误的资料,并且根据牛顿和哈雷理论的需要删改过的印刷品,很生气地把它们全部焚毁了。后来他的星图经过仔细校核后,在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于1729年出版。
后来也有人认为, 牛顿要出版那些弗拉姆斯蒂德已经校核了三年多的观测资料,弗拉姆斯蒂德见无法推脱下去,故意给了一份复制的资料,且是一份经过涂改,有着大量错误的观测资料。
大卫·克拉克认为,牛顿为了获取弗拉姆斯蒂德的观测资料,软硬兼施,牛顿以天文台是皇家学会的下属单位,观测结果应当属他这位皇家学会主席来支配,这样来以势压人。可是皇家学会根本上没有供给弗拉姆斯蒂德足够的经费,一切设备都是他自筹来的。弗拉姆斯蒂德的愤怒可以从他给一位朋友(Abraham Sharp)的信中看出:“我和主席(牛顿)的另一个争执是,他形成了一个阴谋,想攫取我的仪器,而送我一个委员会,其中仅有他自己和两位物理学家。主席热度很高并且过分下作。我预先告诉他,别动我的东西。。。”
大卫·克拉克说,关于牛顿与弗拉姆斯蒂德之间的分歧,不仅反映在他们做人的态度上的差别,而且反映在科学态度上的根本不同,英国哲学家拉卡托斯说得好:“牛顿的“月球理论” 是1702年在戴维 格利高利的《天文物理与基础几何》中首次发表的,这实际上是在《原理》一书第一版之后的许多年了。该理论镇静地声称牛顿的理论“与他用著名的弗拉姆斯蒂德 观测月亮的许多位置所证明的现象非常接近。”但我们必须记住,牛顿派从来不让观察的权威胜过他们的研究纲领,在他们的正面启发法的帮助下,他们提出了一个 又一个的理论以适应反例。但他们经常是根本无视观察到的反证:他们知道,不仅理论必须不断地受到观察的检验,而且观察也要受到他们的理论的检验。“最好的观察”是那些证认了他们的研究纲领的观察,这在牛顿和弗拉姆斯蒂德的通信当中透露得很清楚。弗拉姆斯蒂德这位首席皇家天文 学家是一个真正的未患精神分裂症的归纳主义者;他拒绝让牛顿及其同事们获得他对月亮所作的观察结果,从而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大地放慢了他们的工作速度。最初,牛顿和弗拉姆斯蒂德是经常通信的,但是,弗拉姆斯蒂德很快开始讨厌牛顿使用他的材料来检验自己的月球理论。” 攻击牛顿的人认为,如果弗拉姆斯蒂德是一位观测和归纳的巨人的话,牛顿确实是一位踩着这位巨人肩膀爬上去的大人物。
3.在微积分发明权上导演对莱布尼兹的指控
关于牛顿与莱布尼兹关于微积分首创权的争议,已经有许多著作叙述过,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根据这些叙述,在他的《时间简史》中也说:“ 他(牛顿)和德国哲学家高特夫瑞德•莱布尼兹之间发生了更严重的争吵。莱布尼兹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发展了叫做微积分的数学分支,它是大部分近代物理的基础。 虽然现在我们知道,牛顿发现微积分要比莱布尼兹早若干年,可是他很晚才出版他的著作。随着关于谁是第一个发现者的严重争吵的发生,科学家们激烈地为双方作辩护。。。”
1684 年莱布尼兹发表了他的微积分的论文。3年后,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原理》书的初版中对莱布尼兹的贡献表示认同,但是却说:“和我的几乎没甚麼不同,只不过表达的用字和符号不一样。”这几句话,由于后来与莱布尼兹的矛盾,在第二版(1713年)时也被删掉了。牛顿的流数理论到莱布尼兹发表论文二十年后, 即1704年作为他的著作《光学》的附录中正式发表,附录的序言中,牛顿提到他1676年给莱布尼兹的信,并补充说∶“若干年前我曾出借过一份包含这些定 理(微积分)的原稿,之后就见到一些从那篇当中抄出来的东西,所以我现在公开发表这份原稿。”这话的意思就暗指他的手稿曾经被莱布尼兹看到过,而莱布尼兹 的论文就是从他的手稿中抄来的。
现在公认的看法是:牛顿首先发明微积分,莱布尼兹后来也发明了微积分,但他早于牛顿向外公布出来。由于他曾看过牛顿的论文手稿,因此,争议的焦点在于,到底按莱布尼兹说的,是他独自发明了微积分,还是按牛顿说的,他借鉴抄袭了牛顿的成果?
1711 年3月4日,伦敦皇家学会的秘书斯洛( Hans Sloane)收到莱布尼兹寄来的一封信,信中抱怨其成员开尔(John Keill)指责莱布尼兹把牛顿的微积分改变了少量的符号,伪装为自己的原创发表,并且声明这不是事实,要求学会给以公正的裁决。
倒牛顿者指出,这一状告正好告到了牛顿手上,恰好给了当时作为皇家学会主席的牛顿以售其奸的机会。后来,由于牛顿的导演和亲自出马、匿名运作,形成势不两立的两派。以英国为一派包括英国著名数学家泰勒和麦克劳林都认为莱布尼兹是抄袭者。另一派是欧洲大陆的 数学家,包括著名数学家约翰•伯努利等为一派认为牛顿是抄袭者。争论双方停止学了术交流,不仅影响了数学的正常发展,也波及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以致发展到 英德两国之间的政治摩擦。
这场由牛顿导演捍卫牛顿的战斗,使英国人吃了大亏。莱布尼兹生命中的最后7年,是在这场大争论中痛苦地度过的。“倒牛顿者”说,莱布尼兹死后牛顿曾为能使莱布尼兹心碎而幸灾乐祸,这,也许更能够看出牛顿的小人心理。他们还说,牛顿在以上所列举的三桩公案中道德低下的表现并不是偶然的。牛顿是一个遗腹子,出生不久,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从小没爹也没娘,据此推断,他一定是心理受到严重扭曲、孤寂、好斗。
从1669年27岁时出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教授起,牛顿就沉湎于炼金术和神学。在牛顿遗留下的手稿中,有关炼金术的内容约有65万字之多,而神学内容的有 150万字之多。即使是在他写作《原理》和《光学》的时候,他的主要精力仍然集中在炼金术和神学上。据说,牛顿为了解决行星的“第一推动力”问题,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竟转而求助于神学和上帝,他大量阅读、研究神学,希望能够解决这个困扰他终生的问题。攻击牛顿者说,牛顿的晚年迷恋于多赚钱上。他们指出,曾有人推荐牛顿去担任伦敦的一所贵族的上流学校的校长,他回信说“每年不过是200英镑,还得每天关在伦敦不出去”为理由回绝了。1696年他离开剑桥出任造币厂督办,1699年出任造币厂厂长,他如愿以偿,从此他在科学上便无所作为了。
“倒牛顿者”指出,1692 年,50岁的牛顿表现出严重的心理疾病、严重的迫害狂、明显的精神错乱。他们的证据是:1693年9月16日,牛顿曾给哲学家洛克回信时说:“ 先生:我认为你竭力用女人和别的手段来纠缠我,我的感情大受影响,以致当有人告诉我你有病,将不能活时,我回答说,最好你死掉。……” 因此,他们认为牛顿患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们推测说,大概和牛顿迷恋炼金术有关,因为炼金术的书籍中多处提到了水银,牛顿一定是因为每天与水银打交道,而导致水银中毒,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严重的迫害狂和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也有很多人对此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牛顿晚年身体健康,头脑清楚,写了很多研究文章,活了八十四岁,在当时是罕有的长寿老人,假如他严重水银中毒,再加上这么多心理、精神疾病,绝不会成为当时少有的长寿老人的。 关于牛顿晚年患严重精神病的说法,后来曾见于一些名人的言论中。
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三大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定律,它是研究经典力学的基础。
1.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加速度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联系的,而不是和速度相联系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点,往往容易产生错觉。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2.牛顿第二定律 F=ma
内容: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第二定律定量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体的惯性大小。它是矢量式,并且是瞬时关系。
要强调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会产生加速度,可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速度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和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有关的。
真空中,由于没有空气阻力,各种物体因为只受到重力,则无论它们的质量如何,都具有的相同的加速度。因此在作自由落体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中,它们的速度改变是相同的。
3.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力。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另需要注意: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这一对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抵消。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力。
(4)与参照系无关。
第一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Fnet=0),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的性质,因此我们称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是,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文章标题: 爷爷我就是能说出牛顿物理定律的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431.html
文章标签:的人  定律  爷爷  说出  物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