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诗歌如何才能打破单纯的陈词滥调的模仿,得到更加深刻让人有记忆点的句子

时间: 2023-08-23 17:00: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3次

诗歌如何才能打破单纯的陈词滥调的模仿,得到更加深刻让人有记忆点的句子

请教:写歌词的基础要求?

写歌词基本要求:

1、尽可能描写自己有着强烈感触的故事和情感;

2、对人性、感情乃至人生要有比较深刻的体悟和见解;

3、要注重细节的刻画,尤其是很多人都可能有类似经历的那些细节;(文字的画面感也很重要。)

4、不要说评书,要发挥诗歌跳跃性强的特点,“镜头”对准最有代表性的画面;

5、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哪怕讲得再含糊也要有一点故事的“碎片”或“影子”;

6、要有最精华的句子来作高潮,“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想出精彩的词句就坚决不动笔。

扩展资料

1、歌词与诗是两种艺术载体

一首好歌词首先是一首好诗,但一首好诗未必是一首好歌词.只有具备音乐性、节奏性的词,才可以使歌曲锦上添花

2、歌词的主题要突出集中

歌词选材很宽,但选题一定要集中。切忌在歌里出现太多事件、线索、人物、形象……

3、歌名要有新意

歌名是歌词主要信息和情感的集结点,要准确易记。

4、歌词要有流行句和记忆点

流行歌曲的特点就是听过几遍就可以记住一两句歌词,这就是词人设计的流行句。

5、歌词语言要简洁、口语化和具有时尚性、通俗性

冗长罗嗦的歌词令人感到厌倦,要通俗易懂利于传唱。

6、歌词结构要明晰

歌曲曲式最基本的结构分别是:主歌、副歌、插句、以及记忆点(流行句)。要有层次、有高潮、有对应和对比。

7、歌词要注重故事性和情节性

一首歌词容量虽说不大,但它是一个故事的横断面,有头有尾有大场景有特写,整体局部相互辉映。

8、歌词内容要积极健康

歌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观公开表达。歌词语言应避免过分沮丧、绝望、灰暗、偏激、粗俗。

基础要求:

一、要创作歌词,必须要了解歌曲的体裁。歌曲因表达的内容、情绪和演唱的形式不同而分成各种不同类型,各种类型的的歌曲,其体裁各不相同。  

二、 歌曲分词、曲两大部分。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调是按照写好的歌词谱写而成的。因此,歌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歌曲的质量。

三、歌词与诗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歌”一词就足以证明诗和歌密不可分。一首好的歌词必定是一首好诗,但并不是每一首好诗都适合谱曲作歌。这就说明歌词与诗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歌词与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合乐。我们把可以合乐唱歌的诗称之为歌词,把不合乐的诗称之为诗。

四、在形式上要有所区别。队列歌曲的词要简短,句式要整齐;抒情歌曲、叙事歌曲的句式则可相对的自由一些,叙事歌曲的歌词还可以学习民间说唱文学如鼓词、小曲的叠字、垛句等语言技巧;表演唱的歌词要有一些动作性,便于表演,还可夹一些说白、数板,使形式更加活泼。

五、一首好诗,即使刊印数百万,读者毕竟有限;而一首好歌词,经谱曲传唱,可以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好的歌词谱写成歌曲,其传播速度之快,普及面之广 ,社会效益之好,是诗望尘莫及的。

扩展资料:

歌词的结构原则与方法  

原则

服从表现主题需要;符合事物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合情合理,合乎逻辑;层次清楚,完整连贯;考虑歌曲体裁。   

方法

一、顺叙,按事物发展过程,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

二、按照空间顺序安排结构,按事物所在的位置或事物本身的各个部分

若只以基础要求来说,我只因个人经历及朋友是填词人的関系简短回两三句:
1)用字的力度(单字=双字=多字=句字的随心逹意)
2)用音的旋律(人发声时的情感方法跟背景的配合)
3)字音唱功的境界...(尤以传情为妙奥...是为"有没有<意境>"...)
在此不主张外方的影响力了...因是<基础要求>...不过你只要将三点<一门深入>少了十年功...
怕你还未<入门>啊!!!

(其实一楼的长文也可是个人支持的"标准答案"了...请问题人支持他吧)
首先我认为歌词最重要的要求是要与歌曲贴合。
首先要有自己的一个主题,我本人觉得那些华丽词藻并不算好的歌词,好的歌词是要能带给人们感动 例如你听一首歌,只听曲的话可能觉得很悲伤很难过,但你不懂为什么,然后你一看歌词,知道了一些故事什么的,就会深深印在心里,你每次唱它,听它都会想起这个故事。
最重要的是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要有大致故事脉络,可能你写的是自己经历,可能是一种感情,或者一种心情,但任何的情绪都要有故事基础的,因为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感同身受,只有有了故事基础才能与人们引起共鸣,就像很多文学作品往往有一个象征性的线索贯穿始终,歌词也属于文学,他是需要现实寄托的,那些仅仅是直白的说我很难过我很快乐毫无说服力,要用简短艺术的歌词加上“细思极恐”的细节和一些象征性的实物以小见大来写出境界宏大的词。
所以要先学好语文啦,这就是基础的,语文那些绝妙的排班,结构和修辞也同样适应于歌词
押韵有感情。

每天让7岁的孩子背一首古诗,有没有必要?有什么积极影响?

1、很多家长为了虚荣心,想让孩子多背一些古诗词,显得自己教导有方。

2、许多家长潜意识认为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从小多背一些,有利于熏陶孩子母语语感和生活美感。

4、孩子小时候大脑发育黄金期,多背诵一些古诗词,能锻炼大脑记忆能力。

5、反正课文也要学,早点背下来,省得到时候背了。

······

让孩子背诵诗词可以找出一万种理由,也可以找出一万种不背诵的理由,那么到底是背诵还是不背呢,到底是那种想法更合理、正确呢,我们如何评判呢?

我也有一个五岁的孩子,对于他的成长和教育,一直是我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也曾经强迫孩子背诵唐诗,后来,直到有一天,我在《少年得到》听到了台湾童书第一人---郝广才的一句话,我才恍然大悟。这句话就是:“唐诗不是拿来背的,而是被来用的”

如果唐朝有微信,这时候,我们看到李白的朋友圈可能是这样的。

边塞诗人王昌龄的朋友圈估计是这样的:

我们的语言文化一直在变化,从远古时代的甲骨文4500字,后来因为文字和语音融合,流传下来1500个汉字演化为当今上万的汉字,而每个时代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当今的微博、微信,都在不断演化,如果让我们硬要学习古代人表达方式,那无异于 历史 的倒退,文化只有向前走,才能跟 社会 结合放映人们 情感 表达、内容的传递。

李白的静夜思我们从小耳熟能详,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发现,除了课堂考试外,再没有用过,这其实才是最大的浪费。

那么,这些经典诗词今天应该怎么用呢?当然是用白话文表达出来了,我们看看一个四岁小朋友表达自己对奶奶的思念之情的。

这首小诗就是仿造静夜思写的,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来了,小朋友把思念比作白云,棉花糖,也很有童趣和想象。不过这次思念的是外婆,想起来外婆,响起了她给自己买的刨冰,多么自然,有富有感情。下面,我们再看另一个小朋友的诗歌--孤独,你能猜出来是模仿那首诗么?

聪明的你已经知道了,这个模仿的是柳宗元的《江雪》。

通过这样的训练和启发,是不是让我们古老的诗词又活了过来,诗词重新焕发出现代的生机了,其实从人性的出发,无论时光如何变,人类的感情不会变、思念之情、友谊之情、恋人之情,只是不同时代有不同表达罢了,正所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没必要。

简略说5点:

①唐诗仅是语文课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如果想安排每天接触些课本外的语文知识,不妨从小每天花10分8分钟时间,按上下5000年的顺序,涉猎为主,培养学习兴趣为目的。

②由于诗词特点,五、七言押韵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实不大适合儿童语言发展。按每天一首唐诗的频度,诵读量最少每天一小时。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比较随意,不受限。

③会背不等于理解,唐诗是浓缩的语言,要理解,不仅需要对字词的掌握,还有当时的 社会 背景,更有读诗者的涉世经历。将一堆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堆在脑子里,对宝宝来说,实在没必要,增加记忆负担。

④俗说说,书读千遍,其意自明。指相同的东西多读读,可以理解得更深刻。每天一首,即使坚持一年,300多首唐诗可以肯定是记不全的,即使记住了,也是机械记忆,从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看,学习效果往往还不如反复诵读三五十首好。反复诵读,读顺了,张口就来,运用自如。机械记忆,看上去能背很多,其实不会用,学了等于零。

⑤不管学什么,关键在于要有好的学习习惯。7岁宝宝认知尚浅,懂而不懂,好动不喜静,如果能养成喜欢看书的习惯,由被动读书向主动读书过渡,这对宝宝终身有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有”,不是机械记忆,不是拼知识量,而是长期积累,吸收诗书精华,才可以通过谈吐让别人感觉到肚子里有货。

有没有必要,换个角色想,让你每天背你乐意吗?

再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背完了有什么用,如果背无所用,这和浪费时间又什么何区别,还不如把这时间用在培养一个有意义的兴趣爱好上。

现在有些家长让孩子补课、上兴趣班、学艺术等,完全是出于跟风,根本就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兴趣和天赋特点。

就拿这个背诗来说,真地实现了一天背一首,那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到底能理解地过来不?

小时候有一篇课文《不懂就要问》,教育我们读书背文,必须是理解它的深层意义,不可“干背”。

七岁孩子以这样的节奏背古诗,我觉得要么是只会背,不会用;要么是猴子搬玉米,前背后忘。

古诗最终意义是明理知礼、学典故和懂人事。如果单纯的背,相信我,这样没几个星期,孩子就烦了,不仅仅是烦古诗,而且开始烦语文,甚至是中国文化。

这丝毫不夸张,小时候的很多东西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认知,都是影响余生的。

那么到底怎么学这古诗词呢?

其实很简单,看图文,讲故事。对于七岁的孩子,也可以多看看视频和教育动画。这比起单一背古诗,更加有趣和教育意义,很容易引导孩子的思想品质的形成。

另外,我们在实际的交流和引用中,其实并不是整段或者整篇的拿出来,而是挑选其中有深刻哲理的某一句。

所以,看图文、听故事以及看视频等,正好能让孩子学会这些重点句子,不用刻意的花费大量时间去背。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你会发现,孩子做公交或者电梯时,总有夹杂着广告的语音,他们坐几次公交车后,就能把这些语音学的滚瓜烂熟。

非常有必要。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大家都知道。背诗词就是积累感性认识。首先得让孩子脑子里有东西,有了东西才能理解,没有东西你理解什么?

不要考虑以后生活能不能用上。毛主席给我们留下那么多壮美大气的诗篇,那些诗篇和毛主席的生活有关吗?但他们却记载了毛主席一生的伟大生命历程。我们不能一切都以有用没用为标准来判断学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

看到日落的美景时,我们不能总说,哎呀妈呀,真tm好看。如果你还记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当别人听到这两种不同的话时,别人对你的印象是不同的。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感觉不同。你自己会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如果你自己不会,而听到别人说出来,也许你没感觉,也许你会很羡慕人家,可能还会自惭形秽。

让小孩背诗已经被好多人证明对孩子的未来很有好处。这些好处可能不是直接。但他们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有必要,而且是十分有必要。7岁的孩子各方面理解能力已经没有任何问题,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他肯定会反感叛逆。如果家长能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也就是当时的 历史 环境去给孩子讲解,孩子记住的不单纯是一首诗,而是一段 历史 。

比如给孩子讲杜甫的诗,我们说杜甫的诗叫诗史,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能把安史之乱给孩子结合讲一下,他就明白了,杜甫的诗就是咱们现在的纪录片啊,被称为诗史,当之无愧。再比如陆游的诗,结合南宋屈辱的 历史 来讲解,不用家长多解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的的诗句,孩子自己都可以理解!

所以说,诗,一定要背,但是一定要讲究方法!

一天一首比较难坚持,我儿子今年六岁半,九月念小学一年级了,以前唐诗背诵这块随意的,没有要求过。暑假开始背诵唐诗,现在有20首出头的样子,就从第一页开始背,律诗现在也能掌握几首了。对记忆 朗诵 格式韵律和理解都有帮助

有必要!不是为了炫耀,不是因为虚荣,而是,古诗是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祖先留下的瑰宝!唐诗,宋词,等等经典诗歌是培养孩子文化积淀和修养气质的绝佳途径!“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诗背诵的越多越不懂创作。原因是创作的思路被背熟的诗困囿住了,以至思维受到限制。而诗词创作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思维自由且奔放。

少年儿童学习诗词,重要的是氛围,而不是目标。(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每天不止叫孩子吃三顿饭,记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赢何方?不要娃娃与大人比撑硬三顿

我想要写歌词.可没有好一点的灵感.请问要怎样可以快速学会写歌词

歌词和诗歌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说两者都有相同的艺术特制,讲究格律和流畅,情感的升华,词语的搭配。
歌词最重要的就是讲究语言的通俗易懂,简单流畅,让人一读到就会产生共鸣。而诗歌却是语言的另一种升华,你可以读不懂它,但是能感觉到它。其次,歌词是为了配合音乐而产生的载体,一首歌词,不管是多么地出色,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音乐,那么就仿佛是被湮没住光芒的宝石,毫无价值。相反,一首好的诗歌,即使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仍然能让人读出其中的意境来。要想写出好的歌词,诗歌则是基础。
如何写出歌词中的共鸣。
当你决定要去写一首歌词的时候,首先不要去刻意做什么。著名词人林夕曾对自己的创作发表了四个字的感想:心无旁骛。要知道歌词是不需要华丽的词语去堆砌的,要想用最平常最大众的语言写出能让人感动的歌词就不能从语言的华美入手,而是投入自己的所有感情,切记不能有苍白无力地幻想。
像写故事一样去写一首歌词,这样的要求对于阅历浅薄的人是很难做到的。歌词和诗歌一样讲究内涵,没有内涵的歌词就是一副枯骨,毫无血色。近几年是中国流行歌词的鼎盛时期,各个流派缤纷而出,千奇百怪。大多数的流行歌词都关于爱情,天马行空地歌颂,眷恋,哭泣。让人不知所措。难怪爱国音乐和民族歌词会在业界大大吃香,身价百倍。
关于歌词的格律。
歌词比现代诗歌更加讲究格律。当然,如果是在有曲子的情况下填出一首传统的歌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词律随乐而生,有了完整的曲子做基础,格律自然就出来了。一般来说,在没有曲子的前提下,要产生一首传统意义上的歌词需要作者本人对旋律有一定的概念,出笔之前要在脑子里定好一个雏形。传统的歌词一般分为:ABC AB ACB CAB几种格式,以七字一句见多。对于学习写歌词的新手来讲,AB这样格式是最容易的,其次是ACB。在歌词创作中,A表示主干,也就是一开始就进入正题,B段为抒发,也就是歌词中的高潮。而C段在通常情况下为小副歌,可以放在开头或则是过渡高潮。在创作各个段落的时候,不妨分开逐句写出,字数相差不要太大,否则也给谱曲带来一定的难度。
把握住韵脚的尺度。
不提倡在一首词里面用两种以上的韵脚。如果一首词,在没有特殊的要求下,是不提倡有变韵的情况出现的。除非你是顶尖的词人,能把各个韵脚运用自如而没有丝毫破绽和生硬。一般来说,当一首歌词需要转韵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一,切忌在相同的段落中间进行转韵。二,转韵的最佳位置是在段末或则是第二段的开始。三,如果在段末最后一句进行了转韵,那么下一段就一定要选用另外的韵脚,切忌和结尾的韵脚相同。
词语的选用和搭配。
前面已经提到过,歌词不同与诗歌,需要运用的是大众通俗的词语。如何把握这些词语堆砌在一起,而产生绝妙的效果呢?我个人认为在创作过程中,新意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歌词的佳句都属于妙手偶得,千万不要因为想写出一句出彩的词语,而去四处寻找。这样刻意去写的歌词,就会显得生硬。无妨放松自己,或许精彩的句子就会出现在你的耳边。
选用词语。在歌词不同的部位,词语的选择也是相当讲究的。特别是在有旋律的前提下,进行填词。需要把握住旋律中的内涵,挑选不同力度的词语。这样,即使在没有听到旋律的情况下,别人也会自然联想到音乐的格律了。
总的来说,要想写出一首好词,除了有足够的才华和热情外,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技巧规则。否则就是词不成词,诗不为诗。

首先,歌词最好以4句为1段,这样作曲的人会很舒服,即使你不要曲子
第2,歌词自然要押韵,但不要因为押韵而忽略句子的可读性,要做到这点需要比较强的驾御文字的能力.
第3,每短歌词要有相同的句式,也就是相同的字数,但是高潮不用和前面的字数相同
第4,出学者嘛,最好先列个提纲,每段要写什么都写清楚
第5,不要把自己觉得优美或者有意境的词语堆切上去,这样读者会不知所云,
第6,要自己有真情实感,真的有某种感情的时候再写,不然会很痛苦.
刚刚开是的时候可能写的会很慢,但是慢慢坚持就越来越好了,加油!
-----------------------------------------------------------------------------------------------------------------------------歌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格律诗。出于歌唱的需要,它必须具备简短、上口、易记、针对性强、句式及分段整齐、富有旋律感的形式;以小见大、浅而不薄、淡而有味的内容等一些显著特点。从这一点来说,歌词已经和现在的诗歌(特别是朦胧的、前卫的诗歌)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简单地说,歌词是听觉艺术,诗歌是视觉艺术。
写作歌词,在形式上必须简短。
歌词不是社论,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一首歌一般地说只有几分钟的演唱时间。即使是《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之类也不过是个把小时就唱完了。这是歌词最显著的特点。
歌词需要经过谱曲才能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飞翔。所以,歌词必须要有最起码的句式和段式。前段与后段的句式不能相差太大,否则就没有办法谱曲。比如大家熟悉的《东方红》,第一段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二段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这样才能反复。如果我们把第二段改为“党啊,心中的太阳,你把整个世界照耀的灿烂辉煌!”在同一首歌里,就无法演唱了。因为它的句式完全不一样。
歌词还必须富有旋律感。没有旋律感,《东方红》就成了这样:“东方的天空红起来了,一轮朝阳冉冉上升,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出现了毛泽东这位伟人。”意思完全是一样的,不过,这还是歌吗?
在内容上,歌词还要以小见大,浅而不薄、淡而有味。
初学者常常有“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这一类的歌词出现。这样的句子并没有错,甚至还很有气魄。但是它犯了一个大忌:叫做“假、大、空”。因为这种句子谁都可以写的出来,甚至比它还要华丽,唯独没有歌词的灵魂——真情实意。歌词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就变成了口号,而口号一喊过之后就完了,引不起观众的共鸣。
真正好的歌词是通过一些很小的现象来反映一个深刻主题的。它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给予作品以更大的张力,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意境更为隽永。比如乔羽先生的《思念》:“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他通过一只小小的蝴蝶,反映了一种让人有滋有味、荡气回肠的情感。让人震撼,使人思索,令人品味。
另外,歌词的短小精悍,也要求它必须针对性强。你要写什么就要围绕这个主题来构思,来布局,来组织精彩的语言。《思念》就是思念,《东方红》就是东方红。如果东拉西扯,没有针对性,那么,你下笔千言万语,听众却不知所云,这不乱套了吗?
分开来说,写作歌词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感情要丰富,切忌“假、大、空”
“假、大、空”是所有初学歌词写作的人(包括一些高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没有真情实感,就容易强做激动状。可能自己也感到假,唯恐气势不够,表达无力,于是弥补。为了弥补,就会犯第二个错:说大话。其结果又会导致第三个错:空。正如我们在上面举的那个例子:“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它就是“假、大、空”的典型。首先,它不是真情实感。起码不是出自内心的。没有贴近生活、没有贴近实际,没有贴近群众,是一种套话。这种套话是一种文革遗风,大得吓人,空洞无物,属于谁都可以写,谁都不愿听的陈词滥调。感情假则不真,不真则不善,不善则不美。所以,“假、大、空”是歌词写作的首忌,万万不可犯。

二、写作对象要看准
一首歌词总归是写来让人唱的。所以,下笔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写给谁唱的?是为哪一类、哪一个行业的人写的?甚至听众是哪些人?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别以为这是小事。其实这对歌词的传播来说是必须做到、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我们要写一首为医护人员歌唱的白衣战士之歌,你不可能拿给“校园之春”去唱。又比如你写的儿童歌曲,也不可能让解放军战士去唱。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在写作时不一定人人都清楚。在写词的时候,如果分清了对象,就可以用你写作对象的语言、心态去把握歌词的情绪,让作者丰富的感情拧成一股绳、一种力量去感染听众,顺成一条线索去牵动听众。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词句朴实,内在深厚,曲作者也才能作出引起听众共鸣的乐曲,既适合演唱又能让听众叫好。军旅歌曲《一二三四歌》不就是如此吗?

三、歌词的情调与结构一定要拿稳
这些与上面一条基本相似。下笔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你写的这首歌是什么情绪?是含情脉脉,还是雷霆万钧?是诙谐幽默,还是一本正经?这对歌词的写作是很重要的。不然的话,写的是爱情,味道却是炮火连天的战场;说的是“三个和尚挑水吃”,内容却变成了高昂的颂歌,这就乱套了。所以,歌词的一条主线只能写一个内容,在情调上一定要贯穿始终。但在歌词的段落之间(注意,不是自然段,而是内容的递进层次上)的情绪一定要有所区分。这就是歌词的结构。一般说来,歌词结构的结构有起、承、转、合。但是,这起、承、转、合都要各自的情感特点。起是基调;承是变化;转是高潮;合是回归。
这在歌词写作中是必须的。因为歌词的主线及变化能够使作曲者更容易地把握词作的语气口吻,从而使音乐的旋律跌宕起伏,曲折缠绵。
当然,也有单纯一种情感贯穿始终的。如《国歌》、《大刀进行曲》等等。不过,这只是一种例外的用法。

四、从小题入手,落在点上
初学歌词,往往动辄就是大题目,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自己磅礴的情感,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写大题目当然可以,只要你写的好,不仅社会欢迎,而且人民欢迎。不过,泼点冷水,你的功力够吗?你能驾驭整篇的题材吗?要知道,很多高手就是因此落入俗套而跌下马的!
从小题材(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入手,往往挖掘得更深。又拿乔羽先生的优秀作品《思念》来讲:从一只小小的蝴蝶入手,写尽了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眷念;那首《常回家看看》也许并不那么优秀,但它从“常回家看看”这么一件小事入手,写人间的天伦之乐,也是极为成功的。因为它的点子最终是落到健康的、大众欢迎的、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所以,它也是成功的。有个大名鼎鼎的“火风”,唱了一首《大花轿》,恕我直言:它纯属瞎胡闹。因为它的切入点虽说不错,但落到的点子却实在太庸俗了!

五、构思要巧、出语要新、立意要高
构思巧,就是不落俗套。要想方设法地在我们前面讲过的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前面我们举的那个例子“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如此之类就属于没有构思。应了那句“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的老话。要作到构思巧,就要多观察、多打腹稿,心中要有具体的意像。
出语新,就是要不说别人常说的,而是一定要说自己独有。好比一个笑话第一个人讲了,大家笑;第二个人又讲,也许有人笑;但是,第三人讲了之后,恐怕只有自己笑了一样。要说别人心中有口中无的句子!乔羽先生用蝴蝶写思念,恐怕人人都想过,可惜他老先生先写,已经把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眷念写尽了,你再拿蝴蝶来写,再高明也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傻子。如果你换个角度(或叫意像)写出一句你自己的话来,是谁都想过但没人说过的,你就成功了!
立意高,是指内容健康,符合“三个贴近”,符合百姓的审美要求。象那首“我思念故乡的小河”,分明是游子的口吻,可它却由衷地赞美了家乡、歌颂了祖国的发展。所以,作曲家把歌曲写得缠绵宛转、优美动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那个大名鼎鼎的“火风”和他那首《大花轿》,就显得低级趣味,以至有人说:那是一首新婚夫妇教科书的完整版。要作到构思巧、出语新、立意高,有一句话可以共勉:“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常思即文章”。

六、注重歌词的形式
注意,这是指形式上的,与上面所说的结构上的完全不同。
形式,是歌词不同与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说过:诗歌是读的、品的,任何形式都不为过。因为它可以通过读者的感情、经历、品味等诸多因素去感悟、去体会。但歌词则截然不同。它主要是让听众去听的。这就是说:你在创作之始,就要弄清以下一些元素:它是一首什么歌?大合唱?齐唱?表演唱?男的还是女的独唱?等等,丝毫马虎不得。这实际上也是为作曲者着想。只有你真正地为你所创作的这首歌着想了,你才会考虑它的特点,你才会自觉地为这首歌内在的、外在的形式而创作。不然的话,这首歌很可能会东拉西扯,没有一条让作曲者能够把握的主线、一个鲜明的主题。因此,你的歌词也无法被作曲家选用谱曲。
一般说来,歌词最常用的有:一段式、多段式、一段或多段加附歌式等。在一段式中,国歌是代表性的。多段式和多段加附歌式就太多了。(一条大河波浪宽……)就是其典型代表。

七、歌词创作的其他一些基本要素
歌词无论怎样,总归有一些基本要素。大致如下:
1、句式
句式是歌词的基本形式。即歌词各段之间相对应的字数、音节基本要一样。即使字数略有出入,音节也要大致相同。
2、押韵
与诗不同,歌词必须押韵。一、三、五可以不押,二、四、六必须分明。歌词中,一般不会换韵。当然,如果为了词意,也可转韵。但效果不如一韵到底富有旋律感。
3、段落
歌词的段落从形式上讲是说有几段歌词和有无附歌?从结构上讲是一段歌词里有几种情绪?一般说来,歌词的前后段落在意义上要有分别,但又必须互相照应。附歌一般是总结性的或是延伸性的。
4、用词
歌词的用词遣句,一定要朴素、尽量口语化,尽可能地不用形容词。(这也是与现代诗歌的分别之一)。用大量的形容词来堆砌,只能说你写了一堆口号。须知:好歌无口号,口号不是歌!流传甚广的民歌在这里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八、通俗歌词的写作
通俗歌词是新诗的意像与传统歌词的规律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随意性很大。粗略看来,似乎是东拉西扯,要不就是把那么几句反复哼唱。很多人因此说它浅薄,是城市民谣。
其实不然。通俗歌词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比如《牵手》——“因为牵着你的手,所以爱着你的爱;幸福着你的幸福,悲哀着你的悲哀”。
情真意切!把心心相印、不离不弃的真挚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又比如《浪漫的事》——“我想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老到动不了,你依然把我当成手中的宝”。
这难道不是很经典的感情语言吗?
说通俗歌词是城市民谣,其实挺合适的。它就是一种民声,是一种心态的描写。它注重感情的细腻,心灵的诉说,具体的意像,反复的吟唱。
在具体写作上,通俗歌词不象传统歌词那样注重形式。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自由换韵,一切以顺口为准;也不象传统歌词那样以正面题材为主,而是有感而发,倾诉心声。因此,通俗歌词的写作是很随意的。这一点,它很象新诗。不过,它依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短小精悍、富有内涵、大致整齐、基本押韵以及旋律感、音节感、高潮处的抒情反复等等。这一点,它又离不开传统歌词的形式。
有新意、有内涵,一样是写好通俗歌词的要素!

中国的词坛泰斗乔羽先生说过:“歌词最容易写,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百把来字要写出一个东西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对大千世界独特的观察能力,没有对生活形象的捕捉和塑造的本领,没有对音乐律动与节奏的感觉和悟性是万万办不到的。”
可以亲近大自然
文章标题: 诗歌如何才能打破单纯的陈词滥调的模仿,得到更加深刻让人有记忆点的句子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77974.html
文章标签:让人  陈词滥调  模仿  句子  诗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