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萧伯纳的政府观是否片面了

时间: 2023-11-27 09:00: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萧伯纳的政府观是否片面了

萧伯纳的感慨(对社会不平等的深思)

社会不平等的现状

社会不平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当今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贫困、饥饿和不公平的现象无处不在,这使得萧伯纳深感痛心。作为一位批判现实的戏剧家和社会观察家,他对社会不平等的现状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慨。

第一部分:贫富差距的加剧

在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的加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却越来越穷。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富人通过对资源的垄断和控制,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地位,而穷人则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教育不公平的困境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然而,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富人可以选择最好的学校和教育资源,而穷人却只能接受较差的教育条件。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使得穷人的机会更加有限,无法脱离贫困的困境。

第三部分:社会福利的不平等分配

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障,然而,福利的分配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富人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而穷人则面临着无法获得基本福利的困境。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使得社会的弱势群体更加边缘化,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第四部分:解决社会不平等的路径

面对社会不平等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寻找解决的路径。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人群的关怀和扶持力度,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脱离贫困。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最后,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社会不平等问题,从自身做起,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权益。

如何表述萧伯纳的苹果论

萧伯纳(1856—1950)是英国戏剧家。他的母亲靠唱歌和教授音乐谋生。在母亲的熏陶下,他也培养起对音乐的爱好,为一些报刊写音乐评论和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萧伯纳的世界观十分复杂,在他接触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也受到当时欧洲流行的叔本华、尼采等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但他对帝国主义的反动政策和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宗教、伦理等方面抱着批判的态度。1885年萧伯纳开始戏剧创作,到1949年为止,共完成剧本51部。《苹果车》是萧伯纳后期的重要作品。这是一出政治讽刺剧,以英国的议会制为攻击的对象,以内阁会议为主要情节。剧中的国王马格纳斯和首相卜罗塔斯相互较量,看谁是英国的真正统治者。国王表示要退位,并将作为平民竞选下院议员,如果他被选进国会,他将组织一个政党,他的刚接任的儿子罗伯特国王很可能会让他组阁。首相意识到即使自己目前取得权力,未来也将败在国王手下,于是他不得不宣布危机已经过去,一切照旧。剧中还有一个插曲:美国大使宣布美国将同大英帝国重新合并,企图吞并大英帝国。在这个剧本里,萧伯纳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指出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缺陷。马格纳斯的内阁声称他们是按人民的意志办事,其实他们并不负多少责任,负责任的倒是国王本人。国王行使的否决权,防止了极端民主化。在萧伯纳的戏剧作品中,社会问题剧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戏能启发观众去思考问题,他的戏能引人发笑,始终抓住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此外,他还

轻松破解对方的荒谬观点的论辩技巧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论辩过程中,当发现对方轻率概括,亮出的观点以偏概全、存在漏洞时,我方只要巧妙地适时列举出与其观点相反的具体事例,就可以让对方无可辩驳,从而轻松取胜,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在论辩中只要适时巧妙地列举一个和对方观点针锋相对的反例,就能轻松破解对方的荒谬观点,从而轻松取胜。

  巧引反例妙辩驳

  我们先来看一个外国的精彩论辩故事——

  有一次,一个鞋油制造厂的老板,想出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他找到萧伯纳,彬彬有礼地说:“您能允许我用您的名字作为我的一种新品种鞋油的商标吗?如果您同意这样做,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知道您的大名了!”

  萧伯纳微笑着说:“不,也有例外。”

  老板愣住了,疑惑地问:“什么例外啊?”

  萧伯纳解释说:“你忘了那些没鞋穿的人哪!”

  老板无言以对,只能灰溜溜地告辞。

  老板提出用萧伯纳的名字做鞋油商标,这样全世界人都知道萧伯纳名字了,心知肚明的萧伯纳巧妙援引了“穿不起鞋的穷人就不会知道我的大名”这个反例,否定了对方的片面观点、揭穿了对方的阴谋诡计,让对方无可辩驳,只能灰溜溜地告辞。

  我们再来看一个古代的论辩故事——

  我国古代由于没有照相技术,所以科举考试时,为了避免冒名顶替,考生必须填写清楚自己的外貌特征,监考官才能在考堂上查对。

  相传在明朝,有个考生填写自己的面貌特征时,其中有一项是“微须”。监考官在巡堂时看见这个考生脸部有一点胡须,便勃然大怒,把他撵出了考场,责问道:“你因何冒名顶替,考单上明明写着没有胡须嘛!”

  考生甚觉诧异,申辩道:“我明明写着有一点胡须,怎么就没有呢?”

  监考官说:“‘微’即‘没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说的就是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我跟谁在一起呢?”

  考生不服,反驳说:“古书上说,‘孔子微服而过宋’微服是指不暴露官员身份的装束,如果 ‘微’只作‘没有’讲,难道说孔子脱得赤条条地到宋国去吗?”

  监考官哑口无言,只得让考生进入考场继续参加考试。

  监考官仅仅根据《岳阳楼记》中的一处现象,就轻率地归纳概括得出——所有的“微”都是“没有”的意思,难免有失之偏颇之嫌,聪明的考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巧妙列举了“孔子微服而过宋”的反例,证明“微”除了“没有”之外还有其他的含义,让监考官无可辩驳,哑口无言。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论辩故事——

  小张和小李都是“三国迷”。一天,他们谈起了一个“三国”的重要人物——周瑜。

  小李叹惜道:“周瑜这样的军事才子,替东吴打天下,却年仅36岁就英年早逝;要是他能活得跟诸葛亮一样长寿的话,没准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我们常慨叹红颜薄命,没想到才子也是薄命啊!”

  小张反驳道:“我不赞同你的观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五六岁能做诗,9岁就通声律,却活到了74岁;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10岁入大学,14岁就毕业于哈佛大学,也活到了70岁。他们不都是才子吗? 但他们并没有薄命啊!”

  小李顿时无言以对了。

  小李以偏概全,由周瑜这一特例推出“才子薄命”的结论,小张在反驳时,巧妙列举了“白居易活到74岁”“诺伯特·维纳活到70岁”两个一中一外的“才子长寿”的反例,有力反驳了小李的错误观点,最终令其无言以对。

  朋友们,在论辩中只要适时巧妙地列举一个和对方观点针锋相对的反例,就能轻松破解对方的荒谬观点,从而轻松取胜,如此威力无穷的论辩高招,朋友们是否也摩拳擦掌,准备在论辩舌战“一试为快”了呢?

萧伯纳的简介

萧伯纳(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

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

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他又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反对暴力革命。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萧伯纳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出的代表之一,是现代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批评家,是18世纪以来英国最重要的散文作家,现代最优秀的戏剧评论家,音乐评论家,政治、经济、社会学等方面的卓越的演说家和论文作家。

在他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除了5部长篇小说和大量评论文章外,一共创作了52个剧本。其中《卖花女》在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等八座奥斯卡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萧伯纳

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杰出现实主义剧作家,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56年7月26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伯林一个小公务员家里。他的父亲是个没落贵族,母亲出身于高贵的乡绅世家,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   

萧伯纳13岁时,他就能用口哨吹出许多优秀歌剧的片段,由于家里太穷,15岁的萧伯纳不得不辍学。为了维持生活,他进入都柏林的汤森地产公司当学徒。1876年,他的父母离婚。萧伯纳告别了年迈的父亲,离开了贫困的故土爱尔兰,随母亲来到伦敦。

1876~1898年在伦敦从事新闻工作,在《明星报》、《星期六评论》上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文章。在易卜生影响下,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 。

19世纪的英国戏剧一蹶不振,萧伯纳嘲笑它们是迎合低级趣味的“糖果店”,他认为戏剧应该依赖对立思想的冲突和不同意见的辩论来展开。不过,当他听了评剧家朗诵了易卜生的剧本《培尔•金特》后,感受到“一刹那间,这位伟大诗人的魔力打开了我的眼睛。”才开始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安下心来研究易卜生的剧本,并写下了《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一书,这部书在欧洲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892年,萧伯纳正式开始创作剧本,著有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集》,《武器与人》,《为清教徒而写的戏剧集》。他的戏剧改变了19世纪末英国舞台的阴霾状况,他本人也成为了戏剧界的革新家,掀开了英国戏剧史的新一页。

1925年,萧伯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在赫特福德郡埃奥特圣劳伦斯寓所因病逝世,终年94岁。

扩展资料:

鲁迅和萧伯纳与交往有好,幽默的萧伯纳在见到鲁迅时,称他是“中国的高尔基,而且比高尔基还漂亮”,鲁迅则诙谐地回答“我更老时,还会更漂亮”。席上,萧翁一面像天真的孩子学习用筷子,一面随意地闲扯“素食、中国家庭制度、大战、英国大学的教授戏剧、中国茶及博士登茶等”。

后人评价萧伯纳的文学作品对于西方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作品包含囊括了人文理念之下的不同人性展示、时代现状揭露以及社会改良思考,具有强烈鲜明的批判精神,对于文学艺术的拓展革新以及社会意识的引导改良都具备积极务实的价值效用。

国外学界公认,无论是在剧作思想艺术的丰富多样上,还是在对英国乃至于欧美戏剧发展的持久影响上,萧伯纳都是莎士比亚以后最重要的剧作家据美国萧伯纳学会统计,世界各国研究萧伯纳的书籍和文章数量之多仅次于莎士比亚。萧伯纳的大部分戏剧作品已进入经典剧目之列,至今仍占据着世界舞台,具有持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伯纳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他又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爱尔兰戏剧家。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1876年多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进入20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发表了著名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1936)等。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颁奖辞)。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不愉快戏剧集》、《鳏夫的房产》、《荡子》、《华伦夫人的职业》、《愉快的戏剧集》、《武器与人》、《康蒂妲》、《风云人物》、《难以预料》、《为清教徒写的戏剧》、《魔鬼的门徒》、《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人与超人》、《芭芭拉少校》、《伤心之家》、《圣女贞德》、《苹果车》、《真相毕露》、《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等
萧伯纳(1856-1950)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的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迅结下诚挚友谊。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他又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你对萧伯纳的评价是什么?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理想和现实
萧伯纳赞成实践,肯定现实主义者,但否定理想主义者,不相信任何形式的理想主义。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人们的道德理想和宗教理想可能会导致人们为了金钱而做出不正常的、恶意的甚至是谋杀的事情,这种理想可能比嫉妒和野心更有害。实际上,社会制度和宗教规定中所体现的理想的绝对力量,往往使一些小人以美德为借口欺骗自己。”结果就是“这些恶人可以以理想的名义去犯罪,简直像地狱一样不堪”。他还认为所有的理想都是幻想和偶像崇拜,所以都是假的。理想主义者信奉并追随虚假的理想,将理想绝对化,制造自欺欺人的神话,隐瞒或拒绝面对生活的真相。在萧伯纳看来,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现实主义者是制衡理想主义的重要力量。他敢于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能够超越传统和世俗,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基于上述定义和价值判断,萧伯纳认定易卜生是坚定的现实主义者,是唯心主义的不知疲倦的反对者。他在易卜生的剧作中找到了批判理想主义者的主题线索:理想主义者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不敢面对真相,最后成为悲剧人物;有些理想主义者是从真正的真理中受教育,突然醒悟,抛弃虚假的理想;现实主义者有勇气打破理想的幻想,揭露真相,唤醒人民。萧伯纳在《易卜生主义的精华》年以易卜生的作品为例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他认为《群鬼》是艾尔文夫人执着于理想主义梦想而不敢面对现实的悲剧警示的结果。年的布朗德牧师是一个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他“投身于自己的理想,渴望从一个高度走到另一个高度,最后越来越陷入凶手的无情之中,无法自拔。”年的娜拉原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她从现实中接受教育,走出理想主义的泥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年的斯托克曼博士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者。他愿意冒着成为小镇“公敌”的风险,敢于揭露被污染的浴场真相。但其中一定有人能看出萧伯纳的误读。事实上,易卜生戏剧中的正面主角都是理想主义者。易卜生主张一种“真利己主义”,认为“有益于社会的最好方法是把自己的物质铸造成工具”,即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按照自己独立的意志生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起来,造福于社会。
进入20世纪,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结束,整个欧洲陷入动荡,西方文明陷入危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萧伯纳对理想主义者的批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对理想主义者的活动领域更广了。除了当下的英国社会,萧伯纳还打破时空界限,超越现实逻辑,将人物置于异乡、历史、古代、未来、天堂、地狱,从婚姻与繁衍、民族、政治、战争等人类存在的最基本层面,揭露了虚假理想主义危害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萧伯纳把理想主义视为人性的弱点,是人在软弱无助时的本能表现。现实往往是残酷无情的。如果人们不敢正视它,就会制造各种思想神话来美化现实,以此来逃避或忍受它所带来的痛苦。对于人来说,最大的恐惧就是死亡。人们无法承受这种恐惧,于是安慰自己死亡可以是令人愉悦的,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于是给死亡戴上了不朽的面具。这个面具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人会说,人生只有有理想才有意义,于是他成了理想主义者,被各种“理想”囚禁,成了“理想”监狱里的囚徒。不同“理想”之间的矛盾甚至可能导致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战争。年的阮是一个婚姻爱情的道德理想主义者,《布朗德》年的芭芭拉是一个宗教理想主义者,《玩偶之家》年的杜伊尔是一个爱尔兰民族理想主义者,而《人民公敌》年的赫克托耳、曼根、伦德尔、赫什怀特夫人和马志尼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这些人物被各种理想蒙蔽了双眼,或陷入固恋与偏执,或精神萎靡,缺乏意志力。
萧伯纳在戏剧中批判理想主义者的同时,也在积极塑造改造社会、推动文明、进化人类的力量。在早期戏剧中,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者身上。比如《人与超人》年的商人萨托利AS,《巴巴拉少校》年的才女薇薇,《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年的诗人麦克本,都敢于直面社会真相,具有批判精神和实践能力。进入20世纪后,萧伯纳加强了现实主义作家的人格建构,赋予他们超人的内涵和更丰富的形式。萧伯纳超人思想的核心是“创造性进化”,实际上是达尔文进化论、尼采、叔本华、柏格森的非理性哲学和费边的社会主义思想的综合。萧伯纳认为,有一种推动人类进化的力量,叫做“生命力”,正是这种力量推动着生命的进程不断进化和完善。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是完美的人,也就是超人。萧伯纳20世纪戏剧中的超人形象既有现实中的人,如安德泽夫和博饶本,也有历史人物,如圣女贞德,还有完成了进化论创造的新人类“千岁人”萧伯纳认为只有这样的超人才能帮助“迷失在漫无目的的道德中,漂浮在各种愚蠢中”的理想主义者尽管乔治萧伯纳并没有完全拒绝暴力革命的可能性,说“工人阶级的武装团体和一般起义仍然是唯一的和最后的可能的替代方案”,但他的思想主流和其他费边社一样,仍然主张妥协和改良,反对暴力革命。他认为,1848年至1871年社会主义者的暴政是由自由主义诞生的,自由主义源于他们共同的灾变论观念,正是这种灾变论信念导致了巴黎公社的失败。他认为,采取暴力革命手段会促使反动当局加紧镇压。“暴力也是混乱的助产士,而混乱是戒严的助产士。”因此,萧伯纳赞成渐进的和平革命,认为只有这种变革才能符合英国的民族特点和长久以来的政治环境;实现这一转变的可行途径是以普选的方式扩大参政,废除上议院,规定选举费用由民众承担。
1936年,萧伯纳主张将土地和资本从个人和阶级转移到社会所有制,在他看来,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首要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一个廉洁高效、真正能管的政府。在政治体制上,萧伯纳反对中央集权,主张建立有效的地方自治结构。英国是第一个产生政党并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政党制度已经成为英国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并且已经渗透到国家的立法和行政方面。然而,萧伯纳认为这种制度阻碍了政治生活的发展。首先,政党制度不可避免地将一个代表群体分为保守派和进步派,他们争论的是可能根本没有意义的国家事务领导权。因为,在这种体制下,在野党的任务就是反对,这样不反对的提案就要几个月,不能及时处理。因此,萧伯纳认为政党制度破坏了政府的质量,使历届政府成为朋党和不平衡的机构。萧伯纳于1884年加入费边社,主张循序渐进地改良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他是英国著名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政治理论家,费边社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萧伯纳担任费边社执行委员长达27年,并在1906年至1907年间担任该社社长。他是许多费边小册子和早期历史文献的作者,其中《康蒂妲》和《巴巴拉少校》是代表作品,收录在他自己编辑的《英国佬的另一个岛》中。他也因为编辑了这份经典文件而出名。此外,他还写了《圣女贞德》《千岁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费边社会主义论文集》。这些论文被视为费边社的重要文献,涂上了费边社主义的色彩。费边社的领导人帮助建立了英国工党,费边社一直是英国工党的理论银行。迄今为止,费边社会主义者仍活跃在英国政坛。
艺术观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他的杰出成就是戏剧。他写了52部戏剧。在艺术上,萧伯纳接受易卜生的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萧伯纳把自己归类为易卜生学派。他主张摒弃浪漫、场面犀利、结局血腥的旧式悲剧,坚决反对以巧合、误解、离奇情节耗尽观众注意力的所谓“制作精良的剧”,主张剧本的任务是引起观众的思考,场景必须生活化。他曾明确提出,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提醒者,社会行为的解释者,驱逐绝望和迟钝的武器,赞美人类进步的殿堂”。
爱情愿景
萧伯纳说:“此时此刻,地球上大约有两万人适合做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了。如果在第二个理想伴侣出现之前,你已经和上一个人发展了很深的认识、珍惜、信任的关系,那么后者就会成为你的好朋友。但如果不与之前的那个人培养深厚的感情,你们的感情很容易动摇和改变。直到你和这些理想伴侣候选人中的一个产生了坚定深厚的感情,才是幸福的开始,也是流浪的结束。”爱上一个人不需要努力,只需要依靠”
萧伯纳故居
“机缘”是上天的安排,但“持续爱一个人”要靠“努力”。在爱情的运作中,顺利运作的要素是沟通、理解、包容和自制力。很多人总是被“机缘”迷惑和苦恼,他们的想法和欲望不绝于耳,却忘了管理感情的能力才是幸福的关键。所以不要问最后谁是我的真命天子,要问在现在的伙伴关系中,我能努力到什么程度,能成长到什么程度。如果我不培养经营幸福的能力,即使真的有如意郎君出现在你身边,幸福还是会错过。活在犹豫和遗憾中,这不就是很多“爱的虚无”的经历和心态吗?
文章标题: 萧伯纳的政府观是否片面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783.html
文章标签:萧伯纳  片面  政府
Top